中国报告大厅网讯,5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组首次全体会议,标志着新一轮食品安全法治监督工作全面启动。此次行动旨在通过强化法律实施效能,推动构建更严密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食品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可行性评估报告》指出,根据部署安排,本次执法检查将系统梳理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在各地落实情况。会议要求聚焦法律执行中的薄弱环节,重点排查重点领域风险隐患,确保监管链条无缝衔接。通过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推动形成“检查—反馈—改进”的闭环工作机制,为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提供法治支撑。
会议强调要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法律实施效果。针对当前食品生产流通环节存在的区域性风险、新业态监管空白等问题,要求监管部门加强源头管控与全程追溯能力建设。特别指出需压实地方政府属地责任,通过完善跨部门协同机制和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精准防控。
在法治实施层面,会议提出三个核心要求:一是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与预警体系;二是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确保处罚裁量标准统一;三是畅通社会监督渠道,推动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责、公众参与的共治格局。通过法律执行效能的整体提升,力争将食品安全合格率稳定在更高水平。
此次执法检查不仅是一次专项督查行动,更是完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重要契机。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以此次检查为契机,深入排查制度漏洞,加快修订配套法规标准,同时加强执法人员专业化培训。通过法治手段与技术赋能的双重驱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社会满意度。
本次执法检查工作的全面展开,彰显了国家维护食品安全底线的政治决心。通过系统性法律实施监督和治理机制创新,必将进一步筑牢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防线,为保障公众健康权益提供更坚实的法治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