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期关于薯片中含有的食品添加剂TBHQ可能致癌的消息引发热议,许多消费者对这类油炸零食的安全性产生疑虑。本文将从TBHQ的实际作用、国际标准及科学评估等多角度展开分析,帮助读者客观理解这一成分的真实风险。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薯片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油溶性抗氧化剂,主要功能是延缓油脂氧化,延长含油食品的保质期,并抑制细菌和霉菌生长。它耐高温特性使其广泛用于薯片、坚果、方便面等高温加工食品中。根据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TBHQ可合法添加于11类食品,最大使用量为0.2g/kg(以油脂含量计算),与美国、欧盟及澳新标准基本一致。例如,在欧盟多数食品中允许的用量范围是0.1~0.2g/kg,而日本因偏好天然添加剂而全面禁用TBHQ。
关于“致癌风险”的争议源于动物实验结果:如啮齿类动物在极高剂量(约900mg/kg/天)下可能引发前胃肿瘤,但这一器官结构人类并不存在。国际权威机构世界卫生组织(WHO)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专家组设定其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为0.7毫克/公斤体重。以60公斤成年人为例,需日均食用8包乐事原味薯片(每包含TBHQ约5.25mg)才可能超标,而网传“致命剂量”需一次性摄入近1000包,显然脱离实际场景。
尽管合成抗氧化剂如BHA、BHT等仍被广泛使用,天然替代品如迷迭香提取物正逐步推广。这类成分兼具高效性和安全性优势,例如迷迭香提取物可在240℃高温下保持稳定。然而,目前尚无单一天然添加剂能完全取代TBHQ的功能,因此合理控制用量的合成抗氧化剂仍是食品工业的重要保障。
总结
TBHQ作为合法且广泛应用的食品添加剂,在遵循标准用量的情况下对人体健康风险较低。消费者无需因“致癌传言”过度恐慌,但需理性看待添加剂作用:其本质是平衡食品安全与营养保存的必要手段。日常饮食中关注整体均衡摄入,远比孤立讨论某单一成分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