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因财务造假引发的证券纠纷案件频发,其中航天动力(股票代码:600343)作为典型案例备受关注。公司不仅连续多年业绩亏损,更因信息披露违规遭到监管处罚,导致大量投资者权益受损。当前,该公司正面临大规模索赔诉讼,而相关法律时效已进入倒计时阶段。本文将围绕其财务表现、诉讼进展及信披违规影响展开分析,并提示投资者维权路径与关键时间节点。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航天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根据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航天动力实现营业总收入1.58亿元,同比微降1.05%;归母净利润亏损达2617.37万元,较上年同期进一步扩大。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公司连续多年未能扭转亏损局面的又一例证。
与此同时,投资者索赔诉讼仍在推进中。截至2024年1月10日披露的信息显示,已有258名中小投资者以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为由提起诉讼,累计主张赔偿金额超2747万元(含诉讼费用)。部分投资者已通过调解程序获得赔偿,但仍有大量符合条件的受损者尚未加入维权行列。
据法律界人士指出,符合索赔条件的投资者需满足特定时间要求:即在2017年3月30日至2022年8月12日期间买入航天动力股票,并在2022年8月13日后卖出或继续持有且存在亏损。这一时间节点与公司信息披露违规事件直接相关,需投资者特别关注。
本案核心争议源于证监会于2024年3月25日对航天动力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经调查确认,公司在2016年至2020年间通过虚构专网通信贸易业务交易虚增收入与利润,导致定期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这一行为严重违反了《证券法》关于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的要求,直接误导投资者决策。
根据处罚决定,航天动力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而依据法律规定,受损害的投资者可通过司法途径追偿损失。需要强调的是,本案诉讼时效将于2025年8月12日截止,距今仅剩不足三个月时间窗口。若未及时行动,将丧失通过法律手段挽回损失的权利。
当前,投资者可通过司法程序主张权利。建议受损股民尽快核对持仓记录,并准备包括交易流水、身份证明等在内的基础材料。诉讼时效的临近意味着需加速推进案件受理与证据提交流程。
总结:航天动力因财务造假引发的连锁反应仍在持续,其经营困境与法律纠纷交织,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随着诉讼截止日期迫近,符合条件者应尽快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利益。此案也警示市场参与者需严格遵守信息披露规则,同时提醒广大投资者增强风险意识,在决策中审慎评估企业合规性与财务真实性。
(注:本文数据均来源于航天动力公开披露的定期报告及证监会行政处罚文件,法律时效计算依据《证券法》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