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机械 资讯详情
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迈向工业应用:机遇与挑战并存
 人形机器人 2025-04-28 10:35:16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形机器人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场景,尤其是在工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尽管前景广阔,人形机器人在硬件性能、软件数据、成本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突破这些瓶颈,进一步挖掘其应用价值,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一、工业领域成为人形机器人的重要应用方向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在制造业中,人形机器人的应用需求日益凸显。随着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年轻一代对重复性、繁重且枯燥的产线工作兴趣降低,导致制造业中大量岗位面临招工难的问题。特别是在汽车制造领域,总装环节中80%的蓝领工人从事拧螺丝、装车门等工作。由于这些场景的复杂性和非标准化,传统机械臂难以胜任,这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然而,人形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硬件性能不足的问题。例如,双足机器人的连续工作时间通常不超过2小时,而轮式机器人可达6到8小时。此外,在执行搬箱子等简单动作时,机器人的效率仅为人工的30%到50%。这些问题亟需通过新电池技术、换电方案以及持续训练来解决。

  二、软件数据缺失制约人形机器人发展

  除了硬件性能,软件数据的缺失也是制约人形机器人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机器人实际工作场景的有效数据严重不足,导致其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发挥最大效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部分企业计划建立制造业数据采集中心,通过1:1场景复刻和数据采集,训练垂类模型,打造从数据采集到机器人上岗的完整训练闭环。

  三、轻体力领域展现应用潜力

  除了工业场景,巡检等轻体力领域也展现出人形机器人的应用潜力。在园区、学校、码头、社区等场所,机器人可以执行重复度高的巡检任务。此外,若机器人具备双臂及一定搬运能力,未来在搬运领域也将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部分企业已通过参加相关赛事提升了产品曝光度,并收获了数十台订单,同时吸引了众多投资机构的关注。

  四、人形机器人发展的三个阶段

  从长远来看,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路径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科研为主,通过与高校和科研平台的深度合作,进一步打磨和优化技术。第二阶段是开拓工业与商业应用,尽管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存在,但在复杂且需要泛化能力的岗位中,人形机器人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结合当前技术水平,搬箱子、分拣等场景已可落地部署,预计市场规模可达10万到20万台。第三阶段是迈向产业化,尽管未来3到5年人形机器人在单一应用场景中完成任务和交互基本可行,但实现大规模产业化仍需解决伦理、安全、政策等一系列问题,预计至少需要10年时间。

  五、智能化水平提升是未来关键

  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仍有待提升,这需要给予足够的发展时间。企业可以借鉴将复杂问题拆解的思路,专注于细分场景,打造“小而深”的“深井企业”,深入了解特定场景需求,研发专用的工具机器人,为通用人形机器人提供支持。

  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应用,展现了其在制造业和轻体力领域的巨大潜力。然而,硬件性能、软件数据、成本等方面的瓶颈仍需突破。通过科研合作、数据采集、技术优化以及细分场景的深耕,人形机器人有望在未来十年内实现从工业应用到产业化的跨越,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便利和价值。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人形机器人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