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日,北京亦庄举办了一场备受瞩目的半程马拉松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0家机器人队伍同场竞技。这场赛事不仅是一场人形机器人的速度与耐力较量,更是一次科技与体育深度融合的完美展现。通过这场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我们得以窥见人形机器人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在未来应用场景中的潜力。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此次赛事全程21公里,赛道地形包含平地、坡道,最大坡度≤9°,终点前设置1.5公里直道,转弯角度≥90°。由于北京刚经历降雨,部分区域路面湿滑,这为参赛机器人增加了不小的挑战难度。
从康复医疗到文化传承,从竞技运动到日常服务,参赛机器人展现了多样化的能力与形态。例如,宇树四足机器人组成的“狗狗天团”动作整齐划一,展现了惊人的协同能力;而“小巨人”机器人以哪吒造型萌翻全场,憨态可掬的形象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最终,来自北京的“天工Ultra”机器人以2小时40分钟的成绩率先完赛,夺得冠军。这款机器人身高约1.8米、体重约55公斤,搭载了一脑多能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具备大功率一体化关节和低惯量腿部结构设计,使其在奔跑速度上表现尤为突出。
人形机器人参与马拉松赛事,不仅仅是对速度与耐力的考验,更是对机器人在复杂真实环境中的适应能力进行全面验证。实验室环境再完美,也无法完全模拟真实世界的复杂性和不可控性。
通过马拉松赛事,人形机器人在能耗效率、散热能力、运动算法等方面的能力和优劣势得以全面暴露。例如,部分机器人在赛道上出现突发状况,如摔倒后自主起身后继续比赛,这些场景为技术优化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作为北京市唯一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是首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锋,集聚了全球高端资源要素,并致力于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近年来,亦庄在机器人产业领域持续发力,已汇集机器人企业110家,形成机器人全产业链体系。到2025年,预计规上工业企业机器人密度将达到360台/万人,产值规模达到100亿元,形成要素集聚、创新活跃的机器人产业综合集聚区。
此次赛事的举办,不仅展示了亦庄在机器人领域的深厚积累,也为未来人形机器人技术的进一步突破提供了重要契机。
此次“人机共跑”不仅是一场技术展示,更是一次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向新、产业向实发展的实践探索。通过赛事,各参赛队伍能够深入了解自身技术的短板,驱动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化。
例如,冠军机器人“天工Ultra”在比赛中更换了3次电池,验证了其无线领航技术在跟随导航和长程路径规划方面的可行性。同时,比赛也暴露出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如能源利用效率和电池续航能力的提升空间。
总结来看,此次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不仅展现了人形机器人技术的最新成果,也为未来应用场景的拓展提供了重要参考。随着人形机器人技术的不断突破,其在巡检、安防、配送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这场赛事不仅是对人形机器人技术的一次大演练,更是对未来产业发展的有力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