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机械行业分析报告 内容详情
2025年人形机器人行业政策分析:标准建立与产业布局双轮推进人形机器人融资
 人形机器人 2025-04-19 01:35:39

  近年来,人形机器人市场在政策利好与技术突破的双重作用下热度持续攀升。2025年,随着相关政策的进一步推动,行业不仅迎来融资规模的显著增长,产业链上下游的布局也愈发紧密,同时行业标准的加速建立更为产业的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年人形机器人行业政策分析:标准建立与产业布局双轮推进人形机器人融资

  一、人形机器人领域融资热潮持续,资本加速布局产业链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24 年以来,人形机器人赛道的融资热度便不断高涨,全年融资总额突破 70 亿元。进入 2025 年,这一趋势依旧强劲,前 2 个月相关开发商共获得近 20 亿元新资金,累计 20 笔交易,较去年同期 4 笔交易获得 12 亿元的规模有明显提升。例如 3 月初,某关节企业宣布完成 5000 万元 A 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核心技术研发与生产产能扩张,其公司主体变更后迁入专业产业园区,且 2024 年出货预计达 3 万套,2025 年总产能将达 18 万套。

  从融资案例看,2024 年最大笔融资投向了行业内领先企业,该企业在 2024 年 2 月完成近 10 亿元 B2 轮融资,9 月再次完成数亿元 C 轮融资。融资热潮的背后,是政策扶持、技术突破(如多模态大模型、各类传感器技术发展及软件算法优化)以及市场需求攀升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作为高度集成的硬件产品,人形机器人硬件价值占比达 70%-80%,其中直线执行器、旋转执行器等核心运动部件,以及触觉传感器、六维力传感器等高精度感知交互组件,因技术含量高、应用价值大,成为资本重点关注的领域。

  二、上市公司积极加码人形机器人产业布局

  随着人形机器人行业热度的不断提升,上市公司纷纷在该领域展开行动。扫地机器人龙头企业于 2 月 16 日官宣机械手臂新品开始预约,成为业内首个上市销售机械手臂产品的企业,标志着其在人形机器人赛道的探索迈出重要一步,且据外部观察,该企业相关产品已进入量产阶段,并在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显著进展。

  产业链上市公司也在产能布局上持续发力。2 月 11 日晚间,两家上市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挖掘在人形机器人部件总成产品领域的合作机会,并约定在后续业务拓展中优先选择对方作为核心配套商。另一家上市公司发布投资公告称,拟投资约 15 亿元生产行星滚柱丝杠等机器人零部件产品,项目总用地约 100 亩,此举被视为加码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产能的重要举措。此外,美力科技、恒立液压、富临精工等公司也纷纷宣布在机器人零部件领域加大投资或公布相关布局进展。2025 年被市场普遍视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量产的元年,这为产业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成为上市公司积极投资的重要背景。

  从应用场景看,短期人形机器人将在教育科研、商业门店、应急救援及高辐射高污染等场景中发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优势;中期应用场景将拓展至工业领域的精细化操作和 To C 领域的情感陪护;长期来看,尽管家庭场景和医疗场景对人形机器人的通用性、泛化能力及专业要求更高,实现大规模应用需要更长时间积累,但仍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行业标准加速建立,为人形机器人产业规范化发展筑基

  尽管人形机器人应用前景广阔,但当前供应链面临硬件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导致供应链效率较低,场景落地较慢。硬件方面,各企业技术路线尚未收敛,存在三大类不同技术路线,由于未能深入结合具体应用场景明确硬件配置需求,技术路线难以收敛,同时软件算法泛化能力不足也制约了场景落地。

  值得关注的是,近段时间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行业和团体标准正在加速推进。今年2 月,由相关单位牵头研制的《人形机器人电驱动一体化关节接口规范》标准通过立项审查,并预备纳入全国性标准研制计划。去年 10 月,上海发布《人形机器人分类分级应用指南》《具身智能智能化发展阶段分级指南》两项团体标准,有助于行业统一标准、加速技术推广和落地,上海还将推动打造虚实融合的具身智能训练场和完善产业链等工作。去年 12 月,杭州举行的相关大会正式发布《人形机器人标准化白皮书》,多方签订支持当地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行业标准的落地对人形机器人产业至关重要。标准化能够确保不同厂商的技术和产品更好地兼容,降低系统集成难度,提升产品普适性;统一的行业标准还能保障产品在质量和安全方面达到行业公认要求,增强消费者信任;同时,标准的出台有助于形成有序的竞争环境,避免过度恶性竞争,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2025年在政策的有力驱动下,人形机器人行业呈现出融资活跃、上市公司积极布局的良好态势,而行业标准的加速建立则为产业的长远发展清除了障碍、奠定了基础。随着技术难题的逐步攻克、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以及标准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人形机器人行业有望在商业化和规模化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为多个行业领域带来效率提升和服务模式的变革。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人形机器人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