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加速,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载体,其产业链核心环节制氢设备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此外,生物质制氢技术尚处于商业化早期,但因其原料可再生性,长期来看具备较大发展潜力。以下是2025年制氢设备市场规模分析。
固体氧化物电解槽(SOEC)和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AEM)等新兴技术虽仍处于商业化初期,但其更高的能效潜力(电解效率可达85%以上)吸引了大量研发投入,未来或成为市场的重要变量。此外,传统化石燃料制氢设备(如蒸汽甲烷重整装置)因碳捕集与封存(CCUS)技术的集成需求,仍在特定区域保持一定市场空间,但长期来看其占比预计将逐步萎缩至10%以下。
制氢设备作为氢能产业链的上游核心环节,其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随着全球碳排放态势的日益严峻,刺激着电解水制氢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电解水制氢设备市场规模为+40亿元,随着技术的成熟,成本的下降,《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制氢设备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预计2030年全球电解水制氢设备市场规模将上涨至2202亿元。
得益于各国政府对氢能产业的政策扶持,尤其是欧盟、中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将绿氢(通过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取)列为国家战略能源,并配套了大规模补贴与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此外,工业领域对灰氢(化石燃料制氢)的替代需求,以及交通、储能等新兴应用场景的拓展,进一步推动了制氢设备的技术迭代与产能扩张。
中国“十四五”氢能规划明确绿氢为核心方向,多地推出电价补贴、税收减免等政策;同时,碱性电解槽技术成本持续下降,单价已降至1500元/KW,而PEM电解槽占比提升至10%,单价降至4000元/KW,技术路线分化与优化进一步释放市场潜力。
从区域分布来看,全球制氢设备市场呈现“三足鼎立”态势,但中国已占据绝对优势。北美凭借成熟的氢能产业链和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20%;欧洲在政策驱动下市场增速较快,尤其在氢冶金、分布式能源等领域加速布局;而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正成为全球制氢设备需求的核心引擎。
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显现,制氢设备市场有望在2025-2030年迎来爆发式增长,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同时,随着碳交易体系覆盖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绿氢溢价机制形成,行业将进入技术、成本、标准多维竞争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