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举办了一场以"新质生产力时代的商业航天"为主题的产业沙龙,吸引了30余家商业航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创投机构及金融机构参与。本次活动聚焦商业航天领域的创新实践与产业发展,深入探讨了商业航天在新质生产力时代的重要地位与未来机遇。随着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和技术的不断突破,商业航天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航天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近年来,商业航天已成为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体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累计发射运载火箭68次,占全球发射总数的26%,创历史新高。其中,科创板上市企业凭借其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协同效应,在商业航天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其自主研发的数字太空系列产品在空间任务信息分析、卫星管理等多个应用场景中表现突出,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实现29.49%和9.13%的增长。湖南航天环宇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在宇航核心零部件领域取得突破,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家重大航天工程。
商业航天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协作。现阶段,我国商业航天企业大多处于研发投入阶段,推动低成本发射技术进步和实现盈亏平衡是行业发展的关键。与会企业普遍认为,未来5至10年,受益于卫星组网、太空旅游等多元化应用场景,商业航天市场将迎来显著扩容。
在技术创新方面,企业建议加强在火箭设计、航天材料等环节的自主创新。一方面,可以持续攻关可回收火箭技术;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我国制造业供应链优势,通过3D打印等技术优化产品设计,实现降本增效。
展望未来,商业航天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企业呼吁进一步提升社会对创新试错的包容度,为技术迭代和关键技术研发创造良好环境。同时,建议抓住低轨星座建设机遇,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商业航天"走出去"。
在政策支持方面,有企业建议加强引导,避免产能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通过完善行业标准和监管体系,促进行业安全有序发展。
为更好服务商业航天产业发展,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在抓紧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增强科创板制度包容性,为产业链企业提供更加适配的融资服务。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接,商业航天企业将获得更有力的资金支持,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进程。
总结而言,商业航天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通过产业链协同创新、政策支持和资本市场助力,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必将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为国家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提升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