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4年开年以来,A股及H股市场中的银行板块表现强劲,多家上市银行股价屡创新高。在宏观经济稳步复苏的背景下,机构投资者对银行股的关注度显著提升,基金持仓规模环比增长超两成,险资通过举牌动作持续加码核心资产配置。这一系列动态反映出当前市场对银行业稳健经营能力及长期投资价值的高度认可。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银行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4月17日,建设银行股价报收9.08元/股,单日涨幅达0.11%,总市值首次突破2.27万亿元。此前一日(4月16日),包括农业银行、上海银行在内的多只银行股在大盘震荡中逆势走强,并刷新历史成交价格。其中建设银行当日成交量达1755.69万元,显示出市场资金对头部银行的持续追捧。
从公募基金一季报披露数据看,多家产品大幅增配银行业资产。例如某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在一季度末前十大重仓股全部为银行股,并显著增持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及建设银行等标的。另一增强指数型基金则通过加仓招商银行、农业银行进一步布局股份制与国有大行组合。这一趋势可追溯至2023年四季度,当时主动管理型基金对银行板块的持仓总市值环比增长22.87%,持仓占比升至3.95%。截至去年末,招行、江苏银行等区域性银行及工行等大型机构均位列基金重仓股前五名。
除公募外,险资对银行板块的布局动作同样频繁。2024年以来,平安人寿已两次举牌招商银行H股,3月增持后持股比例突破11%;同期其还通过农行、邮储银行H股的5%持仓触发举牌线。新华保险则以协议转让方式收购杭州银行约3.3亿股股份,交易金额达43.17亿元,交易完成后持股比例升至5.87%,进一步巩固了对优质城商行的战略布局。
当前银行业估值修复进程加速,核心驱动力在于其稳定的盈利能力和高于市场的分红收益率。市场观点指出,2024年银行板块仍可能延续“高股息”主线,其中大型国有银行凭借低估值和资产质量优势具备更强防御性;而江苏、杭州等优质区域性银行则因信贷需求旺盛及区域经济韧性,展现出更高的业绩弹性空间。
总结展望
综合来看,银行股在基金与险资的共同推动下已形成显著的资金虹吸效应。从大行到城商,不同梯队机构均通过差异化路径获得投资者青睐。随着宏观经济企稳信号增强,银行业资产质量改善预期或进一步释放板块估值潜力,未来其作为低波动、高分红标的的战略配置价值料将持续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