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开年以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延续调整态势,开发投资、施工规模等核心指标持续走低,但商品房销售呈现边际改善迹象,行业整体处于深度调整阶段。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3月多项关键数据同比降幅收窄或转正,显示政策效应逐步显现。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房地产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25年首季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达19904亿元,同比下降9.9%(按可比口径计算),其中住宅投资占比较高的结构特征延续下滑趋势,降幅为9.0%。施工端数据同步收缩:房屋施工面积累计613705万平方米,同比减少9.5%,住宅施工面积下降幅度达9.9%;新开工面积仅1299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4.4%,其中住宅新开工量下滑23.9%。竣工环节压力同样显著,房屋竣工面积1306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3%。
在政策托底与需求释放双重作用下,新建商品住房市场呈现触底企稳迹象。一季度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21869万平方米,同比降幅收窄至3.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幅度仅2.0%;销售额实现20798亿元,同比下降2.1%,但住宅销售额已接近持平(0.4%)。值得注意的是,3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环比减少1227万平方米,库存去化取得阶段性进展。
开发企业资金链紧张态势未获根本缓解。数据显示,13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累计24729亿元,同比下降3.7%。分项来看,国内贷款下降2.3%,自筹资金降幅达5.8%,个人按揭贷款同比减少7.0%,定金及预收款仅微降1.1%。在融资渠道全面承压的背景下,企业资金压力正通过竣工交付等环节传导至市场端。
作为综合指标的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国房景气指数)3月录得93.96点,虽较上季度末略有回升但仍处历史较低水平。该数值反映出当前市场信心修复进程缓慢,房企投资意愿低迷与购房者观望情绪交织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
总结而言,2025年一季度房地产市场呈现"开发收缩、销售筑底、资金承压"的特征。在政策持续发力背景下,部分指标降幅收窄显示出边际改善迹象,但行业整体仍处于深度调整期。未来随着需求端政策协同效应释放及房企风险化解机制完善,市场有望逐步回归平稳发展轨道,但复苏进程将面临结构性分化压力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双重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