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政策推动与技术突破的双重驱动下,中国低空经济正从蓝图走向现实。作为广东三大低空经济核心城市之一,珠海依托航展名片和产业基础,通过制度创新构建低空智联应用测试基地,加速无人机等低空设备的技术验证、场景落地与生态协同。数据显示,2023年珠海航空及配套企业实现产值155.64亿元,增速达27.6%,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飞机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为解决无人机领域长期存在的空域协调难、测试成本高、场景碎片化问题,珠海于2024年3月启动了低空智联应用测试基地。该基地通过整合飞行计划申报、气象服务、保险支持等全流程功能,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其120米真高试飞空域已获批,可满足无人机全场景测试需求,并延伸至飞控系统调试、通信链路验证等细分领域,覆盖产业链90%环节。
基地通过多维度布局填补区域低空经济空白:一方面吸引无人机整机制造、核心零部件研发企业入驻,形成“研发—测试—生产”的完整链条;另一方面打造标准化试飞场与数字化监测系统,实现低空飞行器“一网统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珠海已聚集航空及配套企业73家,业务涵盖发动机、电控系统、反制设备等关键领域。未来将通过二期建设联动横琴花海长廊资源,拓展“飞行+露营”文旅场景。
珠海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提出申报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试点、成立珠澳低空产业联盟等举措。通过构建“场景牵引—技术突破—产业集聚”的闭环生态,加速释放三大效应:一是吸引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集群;二是推动5G、人工智能与无人机技术融合,催生“珠海智造”成果;三是依托飞手培训基地和科普教育体系培育专业人才梯队。某科技公司工程师反馈,测试基地的空域开放与设备支持显著提升了研发效率。
总结来看,珠海通过低空智联应用测试基地建设,在政策支持、基础设施、产业协同等方面形成独特优势,正从单一制造向“研发—服务—生态”全链条跃迁。随着30分钟应急物资投送圈等应用场景落地,其不仅巩固了广东低空经济“第三极”的地位,更为全国万亿级市场探索出可复制的创新模式。未来,珠海有望以低空产业为支点,撬动城市竞争力提升与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