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华池县依托丰富的饲草资源和传统养殖优势,将特色养殖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其中肉兔养殖产业展现出蓬勃生机。通过规模化生产、技术赋能与产业链延伸的多维布局,当地不仅盘活了生态资源,更探索出一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发展路径。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养殖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华池县凭借昼夜温差大、气候适宜的独特自然条件,将肉兔养殖打造为特色产业新引擎。某农业公司计划在山庄乡大庄村投入10万只种兔,预计年出栏量可达500万只,并规划全县范围内投放20万只种兔。标准化的养殖模式有效整合了饲草资源与技术优势,推动传统散养向现代化、集约化转型。目前基地已完成20余个养殖棚建设,未来将扩建至200多个规模,为产业持续扩能奠定基础。
肉兔养殖产业链的延伸带动了当地群众就近就业,形成"家门口致富"的新模式。养殖场通过科学配制饲料、标准化健康监测等技术培训,帮助村民掌握专业技能。务工人员在日常投喂、环境维护等环节获得稳定收入的同时,还参与全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实践,实现从普通劳动力向产业工人的身份转变。这种"以产带技"的培养机制,既保障了养殖质量,又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的人才动力。
着眼长远发展,企业正加速构建肉兔产业闭环生态。通过建设屠宰场、饲料厂等配套项目,推动初级养殖向食品加工、精深加工领域拓展。全产业链建成后预计可提供1000余个就业岗位,形成"种兔繁育商品兔饲养产品加工市场销售"的完整链条。这种发展模式不仅提升产业附加值,更有效缓解区域就业压力,为县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总结来看,华池县肉兔养殖产业以资源禀赋为基础,通过规模化生产、技术驱动与产业链协同,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未来随着配套项目的逐步落地,这一特色产业将持续释放发展潜力,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空间,为区域经济注入持久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