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再迎关键举措。4月1日起实施的新版《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国家标准正式生效,标志着国内煤电行业将通过更严格的能效约束推动绿色转型。作为我国碳排放重点领域的电力系统,此次标准修订以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为抓手,为实现电力行业"双碳"目标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煤电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指出,新国标首次将循环流化床机组纳入监管范畴,与常规燃煤发电机组、热电联产机组形成全覆盖体系。这一调整填补了此前标准的适用性空白,使全国98%以上的煤电机组均受能效指标约束。通过统一规范各类机组的技术要求,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奠定基础。
现行机组平均煤耗限值收严至302克标准煤/千瓦时,较上一版标准降低约5%。亚临界与超超临界机组等现役机组将通过"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实现能效跃升。新建项目方面,60万千瓦和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准入值分别压减至287克和297克标准煤/千瓦时,其他类型机组能耗上限同步降低10克/千瓦时。这些指标调整将倒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全行业能效水平系统性提升。
新国标明确要求新建燃煤电厂采用更高效率的发电技术路线,60万千瓦机组需达到全球领先的287克/千瓦时标准。通过强制性约束推动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规模化应用,预计到2030年煤电行业平均供电煤耗将突破300克/千瓦时大关。这种阶梯式提升策略既保障了能源安全供应能力,又为碳捕集等前沿技术预留发展空间。
据测算,标准实施后累计可节约600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1.6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其节能效果超过三峡电站年发电量的减排贡献。随着能效约束持续强化,我国煤电行业将加速完成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型发展模式转变,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注入绿色动能。这一系列技术升级措施不仅有助于电力行业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实现,更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