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日在京召开的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联盟工作部署推进会引发广泛关注。会议聚焦《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及"三年行动计划"落实,系统谋划2025年科学教育重点任务,为构建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格局注入新动能。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教育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会议指出,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路径。通过深化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联动,着力解决部分地区师资力量薄弱、实验教学资源不足等关键问题,为培养具备科学素养的未来人才奠定坚实基础。这一部署不仅关乎学生个体发展,更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性工程。
会议明确要求建立"时间表+路线图"双重机制,确保年度目标精准落地。具体包括:一是落实《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强化课程标准与教学实践衔接;二是开展覆盖全国的诊断调查行动,针对薄弱地区实施定向帮扶;三是整合138家联盟单位资源,形成教科研、师资培训、设备配置等多维度支持网络。特别强调要通过典型经验推广与精准资源配置,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由省级以上教育行政、教研机构等138家单位组成的科学教育联盟,正成为资源整合的核心枢纽。该平台通过统筹课程教材开发、实验教学条件优化及质量监测体系构建,形成"诊断改进提升"的闭环管理。未来将重点强化跨区域协作,引导优势教育资源向农村和偏远地区倾斜,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公平而有质量的科学教育。
此次会议释放出清晰信号:通过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双向发力,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正进入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从夯实师资基础到创新教学模式,从优化资源配置到强化监测评估,全方位改革举措将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持续动能,最终实现教育强国建设目标与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