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为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维护良好教育生态,教育部近日启动2025年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该行动聚焦整治违规招生行为、优化入学流程、保障特殊群体权益等核心问题,旨在通过系统性措施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切实减轻学生及家庭的教育焦虑,并为建设教育强国夯实基础。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教育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此次专项行动以“规范管理、公平透明”为核心目标,重点围绕七个方面展开。通过强化制度约束与技术赋能,教育部门将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招生机制,确保每名适龄儿童享有平等受教育机会。
行动要求各地建立常住学龄人口变化监测预警机制,科学划定学校招生区域。当片区报名人数超过学位容量时,须依据公示规则录取学生,并通过相邻片区协调安置未录取者。此举旨在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引发的入学矛盾,确保适龄儿童“应入尽入”。
所有义务教育学校严禁以任何形式组织文化课考试或变相测试选拔学生。入学后需实施均衡编班制度,禁止设立重点班或快慢班。同时明确要求,不得借“校园开放日”等名义开展招生宣传或暗中筛选生源,从源头遏制违规行为。
外语、体育、艺术及各类人才培养试点项目将全面纳入省级审核体系。教育部门需建立专项台账,通过动态评估严格控制学校数量和招生规模,并规范招录程序。此举意在防止特定类型招生异化为“掐尖”工具。
严格执行“公民同招”政策,要求民办学校优先满足属地入学需求。县级教育部门需对辖区民办机构开展全面排查,针对存在停办风险的学校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学生权益不受影响。通过制度约束促进民办教育资源良性发展。
进一步落实“两为主、两纳入”政策,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为随迁子女提供义务教育机会。要求各地简化入学流程,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子女与本地户籍学生享有同等教育权益,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教育公平实践。
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强化对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经济困难学生的关爱支持。同时鼓励各地制定多孩子女“长幼随学”政策,通过入学便利措施缓解家庭负担,彰显教育温度。
要求各地优化报名流程,精简证明材料,并依托数字化平台实现报名、审核、录取全流程线上办理。同时完善线下服务体系,在县级层面设立一站式办理窗口,确保技术赋能与人性化服务相结合。
此次专项行动通过制度重构与技术创新的双重发力,系统性回应了当前义务教育招生中的关键问题。从规范入学程序到保障特殊群体权益,从遏制违规行为到提升服务效能,七项重点任务共同构成了一套闭环管理机制。未来,随着政策落实到位,教育公平将得到更有力保障,家长选择焦虑有望显著缓解,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