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机械 资讯详情
电动化浪潮推动低空经济崛起:新型航空器商业化进程加速
 航空器 2025-04-02 15:03:42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我国低空经济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随着政策支持体系逐步完善与核心技术突破,以电动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型航空器加速落地,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将达1.5万亿元。从初级飞行培训到城市空中交通,各类场景应用全面铺开,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发展已进入商业化运营新阶段。

  一、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 催生万亿级产业蓝海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航空器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的背景下,低空经济正经历从试点探索向全域落地的关键转型。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低空经济"纳入规划体系后,各地加速推进空域改革试点,为航空器商业化应用开辟通道。行业数据显示,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5万亿元,而国际研究机构的测算显示,全球城市空中交通无人机数量将在2030年达到1.2万架,至2050年更将增长至近十万架规模。

  二、电动航空器实现三大跨越 树立商业化新标杆

  近期行业创新成果密集落地:某领先企业率先取得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资质,另一头部厂商则完成国内首款新能源轻型运动飞机的批量交付。其中RX1EA机型作为中国首获适航认证的电动固定翼飞机,实现核心部件100%国产化,并已斩获近60架确定订单、千余意向订单,标志着我国电动航空器正式迈入规模化商用阶段。

  三、产品矩阵梯度布局 构建全场景应用生态

  相关企业正通过差异化产品组合抢占市场先机:基础款电动固定翼飞机承担飞行培训等初级应用场景;中端eVTOL机型已在景区接驳等封闭场景展开试点;未来倾转旋翼飞行器将作为城市空中交通主力,形成"教学体验运输"的完整发展路径。这种梯度布局策略既符合技术成熟度曲线,也契合市场需求培育规律。

  四、核心技术突破与瓶颈待解 推动产业持续进化

  电池能量密度提升使电动航空器续航能力突破400公里瓶颈,但城市空域适航性仍受噪音控制制约;低空交通管理系统建设滞后于硬件发展速度。行业分析显示,当技术迭代与基础设施完善形成共振时,预计到2030年我国将建成覆盖主要城市群的立体交通网络。

  总结来看,电动航空器正成为激活低空经济的核心引擎。从政策扶持到市场验证、从技术研发到场景落地,全产业链协同效应持续显现。随着适航认证体系完善和基础设施配套提速,这场"天空革命"不仅重塑城市空间格局,更将培育出消费新业态与产业新增长极,在全球经济版图中开辟崭新赛道。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航空器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