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我国低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广东省作为全国无人机产业重要集聚区,相关企业数量已突破1.5万家,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然而产业发展过程中暴露的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引起监管部门高度关注。为筑牢产品安全底线、释放创新活力,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期推出系统性监管举措,通过标准引领、技术支撑与精准帮扶的协同推进模式,为低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航空器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指出,广东省市场监管部门聚焦无人机产品质量提升,成立首个省级低空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D/TC152),同步立项《农业植保无人机安全作业操作规范》等5项地方标准。通过建立涵盖设计、生产、应用全流程的标准化框架,推动行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特别是针对农用无人机这一重要应用场景,明确作业安全边界和操作流程,既保障了农田作业安全,也为技术创新留出空间。
为破解产品性能验证难题,广东省依托国家无人机系统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技术平台,在安全防护、电磁兼容性、环境适应性等领域构建全链条检测体系。数据显示,该省现已具备对无人机续航时长、抗干扰能力、避障精度等20余项核心指标的综合测试能力。通过定期开展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及时发现并消除电子围栏失效、噪声超标等问题隐患,为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针对企业普遍存在的设计缺陷、工艺短板问题,监管部门联合技术机构召开专项提升会议,分析近年抽查显示的3类主要质量问题:电磁兼容性不达标、结构强度不足和软件控制系统缺陷。专家团队通过"一对一诊断"模式,指导企业优化高密度电路板检测方案,并引入"数据+知识"驱动的大模型技术路径。同时开展标准宣贯活动,重点解读GB 42590国家强制性标准和ISO 56005国际创新管理标准,帮助企业将标准要求转化为生产控制参数。
通过标准化引领、检测能力提升与精准帮扶的协同推进,广东省已初步形成"研产检用管"全链条质量治理体系。数据显示,相关措施实施后产品合格率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重点企业研发成本降低近30%。这种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质量管理模式,不仅有效遏制了质量安全风险,更推动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升级,为全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广东样本"。未来随着技术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和质量基础设施持续优化,无人机产业必将释放更大创新潜能,在智慧农业、应急救援等领域创造新的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