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生物医药板块表现活跃,恒生创新药指数单日涨幅突破6%,A股多只医药个股强势涨停。这一行情背后是政策环境优化与行业基本面改善的双重驱动,中国创新药企正通过技术突破和国际化布局重塑市场格局。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医药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质量与成本均衡"的集采新导向,标志着药品采购将从单纯比价向综合评估转变。根据最新规划,第11批国家集采将于上半年启动,预计通过升级质量评价体系加速低效产能出清。这一政策转向为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和严格质控标准的龙头企业创造优势,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首发获批新药数量达39款,占全球近四成;在研first in class药物中中国占比已达24%。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企业已达成29项海外授权交易,首付款和总金额分别达到41亿和519亿美元。这种爆发式增长印证了中国创新药企正从"跟随创新"向"源头创新"跃迁,其研发成果开始获得国际头部药企认可。
跨国药企为应对专利悬崖压力,加大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力度。2025年第一季度海外授权项目呈现两大特征:交易阶段显著前移至临床早期,涉及新型靶点和创新作用机制的项目占比提升;交易对手方多元化趋势明显,不仅包括传统MNC(跨国药企),还扩展到新兴生物技术公司。这种深度国际合作既带来资金注入,也加速了中国创新药进入全球市场。
在当前科技牛市背景下,医药板块作为硬科技的重要分支获得持续关注。创新药领域凭借密集的产品管线和清晰的商业化路径,在财报季展现出更强的基本面优势。与传统子行业相比,创新药企不仅受益于政策环境改善,更通过海外BD交易构建第二增长曲线,形成业绩兑现与估值修复的双重动力。
总结来看,生物医药板块的强势表现折射出中国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显著成效。集采新政优化了行业发展生态,创新药企正通过技术突破和国际化合作打开增长空间。随着更多first in class药物进入临床后期及商业化阶段,行业有望迎来业绩释放期与估值重构并行的新发展阶段。政策红利、资本助力与技术创新形成的三重驱动,将持续为生物医药赛道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