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全球经济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经济全球化虽面临逆流挑战,但数字技术驱动的新型全球化进程持续深入,新兴市场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显著提升,中国等经济体通过深化制度型开放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世界经济。这一背景下,全球产业链、服务贸易和投资规则均呈现新的发展趋势,既带来机遇也提出更高要求。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服务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治理面临多重挑战。尽管保护主义政策数量在过去15年间显著增加,但全球化并未停滞——全球贸易占GDP比重持续上升,数字技术推动的服务贸易成为重要增长极。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出口年均增速达10.8%,远超同期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整体水平;至2023年,数字服务出口已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50%以上。大型跨国数字企业仍保持强劲扩张态势,在重构全球资源配置中发挥关键作用。
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和保护主义抬头正重塑全球供应链布局。一方面,发达经济体通过设置歧视性贸易政策维护自身利益,2023年全球限制性贸易措施数量已超过自由化政策;另一方面,新兴市场依托产业竞争力提升话语权——过去二十年间,发展中经济体GDP占比从接近20%升至40.4%,出口份额增长15个百分点至45.1%。在投资领域,新兴市场的跨境资本流入占比更由28%跃升至70.8%,成为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面对全球化的结构性调整,中国的经验表明开放是发展的核心动力。当前需以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对冲外部风险,具体包括: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体系,重点推进服务业领域改革(如金融、数据跨境流动等),同时加速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数据显示,中国已进入服务业驱动的新阶段,但该领域的对外开放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此外,在数字贸易规制、绿色经济标准等新兴领域,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规则制定,推动形成公平普惠的多边合作框架。
总结而言,全球化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优化的转型期。服务贸易数字化、产业链区域化、新兴经济体崛起三大趋势将深刻影响未来格局。中国通过深化制度型开放既可巩固自身发展优势,也为构建包容性全球治理体系贡献实践智慧——在坚守多边主义原则基础上,以规则衔接推动更高水平互联互通,在数字技术、绿色经济等新赛道上塑造国际合作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