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 内容详情
服务行业市场前景
 服务 2018-09-10 11:48:40

  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2017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42703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51.6%,超过第二产业11.1百分点,成为中国第一大产业。服务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8.0%,高于全国GDP增长1.1个百分点,连续5年增速高于第二产业。那么服务行业市场前景会是怎么样的呢?

  通过对服务行业市场前景的详细分析得知服务业对外开放加快形成新的增长点。2017年,服务业进出口总额占对外贸易总额比重达到14.5%,比2012年提高了3.4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出口增长明显加快,知识产权使用费、技术相关服务出口分别增长316.6%和30.0%。中国吸纳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服务业占比均超过50%。服务业活力不断增强助推新动能加快成长。中国服务业一些行业已迈入世界前列,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飞跃。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服务业新经济高速成长。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2017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7.3%、13.2%、14.4%,比上年提高2.2、2.8、3.1个百分点。

  市场前景预测

  随着经济转型压力的增大,发展现代服务业一直是近几届“五年规划”的核心要务。“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第四篇曾单独就“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做了详细阐述,并提出“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从当前的国内经济形势看,经济转型压力相对“十二五”有过之而无不及,预计促进现代服务业大发展仍将成为“十三五”期间助力经济转型的核心方向。

  中产崛起+人口周期,消费服务业迎来黄金发展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维持高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升,2014年人均GDP已经达到7600美元左右,已经跨入中等发展国家行列。居民收入提升的背后是贫困人口的消失与中产阶级的崛起,截止2015年,我国中产阶级以上家庭占比约为77.8%。与此同时,我国人口结构特征的另一变化趋势就是老龄化的加速,随着我国1949-70年婴儿潮2010-30年步入老年,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正加速攀升,人口老龄化和代际更替带来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人的后市场相关需求快速爆发。一方面,随着现代人生活观念的转变,对健康的需求增长带动体育、健身、美容、医药服务等产业需求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新型消费群体如90后的崛起,也将对新兴消费带来巨大提升,如娱乐体育等。参考日本历史经验,随着收入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居民消费由实物转向服务,食品消费占比由1970年的29.0%下降至1989年的19.6%,而医疗、交通、教育、娱乐占比由37.9%攀升至44.3%。

  助力产业结构升级,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崛起。中国制造业已经从粗放增长期进入成熟期,且存在普遍的产能过剩,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将加速从“微笑曲线”的中间过渡到两端,从制造环节过渡到研发设计、销售流通环节。早在2014年8月,国务院就已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并要求生产性服务业落实情况需要半年汇报一次,可见政策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高度重视。根据指导意见,当前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方向主要涵盖: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商务咨询、服务外包、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

  消费性服务业中,可关注市场需求空间大,成长性好的医疗、养老、体育、文化传媒等领域;生产性服务业中,与制造升级和信息消费相关的智能物流、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等有望更为受益。

  通过对服务行业市场前景的详细分析得知 消费主体代际切换已接近尾声。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 2015 年我国人口结构中:6070 后占比 31.62%,是中产阶级的主要代表,属实力派消费人群;8090 后占比 31.97%,具备自主消费能力(年龄最小者也已满 18 岁),属新生消费群体,庞大的基数+日益增长的消费能力使 8090 模式对市场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他们逐渐成为各类市场消费主力;00、10 后占比 23.26%,也是不容小觑的力量,因尚未成年不具备购买实力,但其前卫时尚的消费理念会潜移默化渗透给为他们买单的父辈思想中;50 后等人群因年龄相对较大,消费需求较为薄弱。由此看来,6070 后因经济基础稳固仍然是消费中坚力量,但 8090 后消费实力逐渐积累,00 后逐步进入消费决策领域,消费主体向新兴人群的的代际切换过程已接近尾声。以上便是笔者对服务行业市场前景的详细分析了。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服务相关研究报告
服务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