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当今数字化浪潮的席卷下,2025年的制造行业正经历着深刻变革,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中美德日作为世界主要制造大国,在这一转型进程中展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对其数字化转型水平进行测度和比较分析,不仅有助于清晰洞察各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也为全球制造业的未来走向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制造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为准确衡量中美德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水平,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从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数字经济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这一评价主要从产业与要素支撑、数字基础设施与载体保障、数字技术驱动及环境保障等方面入手。在实际测评时,选取ICT部门生产能力指数、互联网普及率、ICT商品出口占比、政府管理效能等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运用熵值法进行客观赋权,综合测评各国数字经济总体发展水平。
在衡量制造业投入数字化水平方面,依据投入产出理论,通过测算相对消耗系数来评估。具体来说,计算制造业产出中数字中间投入的直接消耗系数,再进一步得出相对消耗系数。相对消耗系数越高,表明制造业投入数字化水平越高。
综合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和产业投入数字化特征,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水平进行综合测评。将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与制造业投入数字化水平相结合,得出各国制造业最终的数字化转型水平,为后续的比较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在数据来源上,中美德日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评价数据主要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数据库、OECD数据库等。制造业投入数字化的测评则主要基于OECD数据库公布的世界投入产出表。样本年限设定为2001-2018年,选取16个制造行业作为分析样本,数字中间投入部门的选择参考相关统计分类标准确定。
从2001-2018年,中美德日四国数字经济总体发展水平都在稳步提升,这为各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创造了更好的条件。美国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起步优势明显,但在2016-2018年增长较为缓慢。德国与日本的数字经济水平在样本后期增长迅速。中国虽然数字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基础相对薄弱,但增长速度较快,与其他三国的差距逐年缩小。2005年以前,美德日三国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在1.300以上,而中国在1.200以下;到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仍低于1.500,但差距明显缩小。
在制造业投入数字化水平方面,美国、日本呈现下降趋势,德国和中国则波动上升。不过,中国制造业总体投入数字化水平低于美德日三国。2018年中国制造业投入数字化水平为0.153,仍低于德国2001年的0.155。分行业来看,中国计算机、电子及光学设备制造业的投入数字化水平相对较高,具有一定优势,但其他行业与三国相比差距明显。
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综合水平来看,除日本外,美国、德国、中国都呈上升趋势。美国在样本期初就处于领先地位,之后稳步提升但增速较慢;日本前期数字化转型水平较高,但后期有所下降;德国逐年提高并逐渐超越日本;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水平提升明显,与德、日的差距不断缩小,2018年达到0.213。分行业来看,中国大部分行业数字化转型水平波动上升,但提升幅度不明显,不过计算机、电子及光学设备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优势突出,2018年该行业数字化转型水平达到0.912,领先于其他三国。
通过与美德日的比较可知,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虽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不足,多数行业数字化转型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应深入了解自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以美德日等制造强国为参照,明确差距,总结经验,为后续发展制定更精准的策略,加快缩小与制造业强国的差距,借助数字赋能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
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转型发展至关重要。中国应全方位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培育壮大数字产业,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高效应用数字技术,改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提升数字经济整体水平,优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条件。同时,推进数字要素市场化配置,确保数字要素供给与制造业数字投入需求相匹配,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转型的赋能作用。
中国制造业规模庞大、体系完备,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制定全面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发挥计算机、电子及光学设备制造业等领域的领先优势,实现重点产业率先突破;利用电气设备、机械设备、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投入数字化的相对优势,逐步缩小与制造强国的差距。引导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国内制造业数字化整体水平提升。
制造行业现状分析指出,中国制造业在关键要素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上与世界制造强国仍有差距。应坚持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数字要素跨境流动,引进高质量的数字产品和服务,强化制造业数字要素供给。加强数字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推动产业转型发展。通过引入国际竞争,提升国内数字产业和数字技术的发展质量,增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
2025年制造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中美德日各具特点。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在整体水平提升的同时,部分行业已具备优势,但与美德日相比,仍需在多个方面持续发力。通过重视自身转型现状、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优化战略规划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制造业有望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加速前进,实现高质量发展,缩小与制造强国的差距,在全球制造业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