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成品油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最近,国内成品油价格再次下调,这是继2025年以来的第二次降价。此次调整不仅反映了国际市场油价的变化,也受到全球能源市场供需关系和国际贸易环境的影响。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本次成品油价格调整的原因及其对未来市场的影响。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最新通知,自2025年3月5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35元和130元。这是继上一次下调后的第二次连续降价,标志着国内成品油市场在经历了“2涨2降1搁浅”后,再次进入调整期。此次调价周期内(2月19日到3月4日),国际油价呈现震荡下降趋势,为近半年来低位。
(一)供应增长的推动作用
在本次成品油价格调整中,国际市场供应量的增长是一个重要因素。数据显示,美国原油产量已增至创纪录的1350万桶/日。同时,美国石油和天然气钻机数量连续五周增加,截至2月28日达到593个,预示着未来产量将进一步增长。“OPEC+”产油国也宣布将从4月份开始提高原油产量,这是自2022年以来的首次增产。
(二)需求低迷的拖累效应
尽管供应量增加对油价形成了压力,但市场需求端的疲软进一步加剧了价格下降的趋势。美国近期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国加征关税的政策引发了市场对经济低迷和能源需求下滑的担忧。这种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使得国际市场对原油的需求预期减弱,成为推动油价下行的重要因素。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的专家指出,短期内国际油价将呈现弱势震荡的态势。这一判断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
当前,全球贸易摩擦频发,特别是美国对部分国家加征关税的政策可能进一步影响全球经济增速和能源需求。这种不确定性将对原油市场供需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二)地缘政治局势的影响
除了国际贸易因素外,地缘政治局势的变化也不容忽视。地区冲突和政治动荡可能导致能源供应中断或需求波动,进而扰乱市场预期。
本次成品油价格调整是国际市场供需变化与全球经济发展预期共同作用的结果。短期内,国际油价将在供给增长和需求疲软的双重影响下保持弱势震荡。未来,国际贸易环境和地缘政治局势的不确定性将继续对原油市场价格产生重要影响,值得持续关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成品油价格的波动不仅反映了当前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也预示着全球能源市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与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