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食糖广泛应用于烹饪、饮料、甜品、糖果和各种加工食品中,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之一。国内食糖市场需求量较大,近年来年产量也在逐年递增。以下是2024年食糖行业分析。
据《2024-2029年中国食糖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是重要的食糖生产国和消费国,年产量在1,000万吨左右,国内食糖消费量每年1,500万吨左右,缺口部分通过进口糖补充。糖料作物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产量和产值仅次于主粮、油料和棉花,居第四位。2024年上半年,我国生产食糖同比增加,主要得益于主产区广西天气良好,出现恢复性增产。
巴西是全球重要的食糖出口国之一。据食糖行业分析的数据显示,2024年10月份巴西出口糖总量为372.94万吨,同比上年10月份增长29.8%。截至10月第四周,巴西2024年1~10月份累计出口食糖已达3170万吨,已创下巴西年度出口糖的历史新高。印度、泰国等国家也是全球重要的食糖出口国。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出口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国家的食糖出口量可能会有所波动。
进口而言,受国际糖价高位影响,进口成本不断推高,配额内进口利润不断缩小,配额外进口倒挂幅度加深,我国食糖进口量从高位回落。2023年,中国食糖进口数量为397万吨,同比下降24.7%;进口金额为23.0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0%。此外,巴西仍是我国最大的食糖进口来源国。
全球食糖消费的主要市场集中在亚洲、欧洲和美洲地区。亚洲是全球最大的食糖消费区域,其中中国和印度是最大的消费国。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糖进口国,也是全球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印度作为糖产量大国,虽然消费量也大,但由于其自给自足,食糖的消费更多体现在内需市场。根据食糖行业分析统计,全球年消费糖量约为1.75亿吨,亚洲市场占比最大。欧洲和北美虽然消费量较大,但由于当地健康问题的关注,糖的消费量增速较为缓慢。
随着全球肥胖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增加,消费者对糖的健康影响日益关注,推动了低糖或无糖食品和饮料的兴起。这一趋势在发达国家尤为显著,但在发展中国家也逐渐显现。许多消费者开始关注食糖摄入的控制,特别是在欧美市场,低糖和无糖食品的需求持续增长。代糖产品(如赤藓糖醇、阿斯巴甜、甜叶菊等)的使用成为重要的消费趋势,这些替代甜味剂被认为对血糖水平影响较小,更适合糖尿病患者或正在减肥的人群。
食糖行业分析显示在欧美国家,食糖消费逐渐受到健康和肥胖问题的影响,出现了“反糖”趋势。例如,美国和欧洲的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低糖或无糖产品,尤其是在饮料、零食、酸奶等日常消费品中,低糖产品成为主流。很多大品牌开始使用替代甜味剂,如赤藓糖醇、甜叶菊等,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印度是一个以甜品和高糖饮料为主的消费市场,但由于近年来糖尿病患者数量增加,部分地区的消费者开始关注糖的摄入量,推动了低糖和无糖产品的需求增长。
总体而言,食糖行业的消费现状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格局。从全球范围来看,食糖消费持续增长,但健康意识的提高使得低糖、无糖和天然甜味剂产品日益受到欢迎。未来,食糖消费将更加注重健康、安全与环保,而食糖行业的产业链也将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创新与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