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全球食糖产量1.20~1.64亿吨,消费量约1.40亿吨,食糖产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地区)是巴西、印度、欧盟、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墨西哥、泰国、菲律宾、古巴、南非,这些国家的食糖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70%以上。
据中国报告大厅了解,世界食糖产量处于长期稳定增长的趋势中。主要受干旱气候的影响,2004~2005年,世界食糖生产经历了一个较大幅度的下滑,从2003年的1.48亿吨下降到05年的1.18亿吨,其中印度食糖产量从2003年的2214万吨下降到2005年的1417万吨,中国从2003年的1138万吨下降到05年的982.6万吨,2006年之后,由于印度、中国等国的产量恢复,世界食糖生产得以迅速恢复并创历史新高。近两年,由于世界食糖产量增长较快,而消费增长比较稳定,世界食糖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
据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了解,我国18个省区产糖、沿边境地区分布,南方是甘蔗糖,北方为甜菜糖。甘蔗糖占全国白糖产量的80%以上,近三年达到90%以上,2003/04榨季,全国食糖总产量1002万吨,甘蔗糖产量944万吨,占94.1%,甜菜糖产量59万吨,占5.9%;2004/05榨季全国食糖总产量917.4万吨,其中甘蔗糖产量857.10万吨,占93.4%甜菜糖产量60.3万吨,占6.6%。我国白砂糖产地主要集中在:广西、云南、广东、海南、黑龙江、新疆、内蒙古等省和自治区,其中,全国产糖量的95%集中于广西、云南、广东、海南、新疆、五个优势省区,了解更多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食糖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以发展规模制糖为重点,以资产为纽带和项目联合为基础,引导大型制糖企业实现强强联合,组建糖业大型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通过兼并联合、股份制改造、中外合资等方式,对蔗糖企业进行了全面的改制。经过几年的改组和改造,海南和广东制糖企业已完成了改制,国有经济全部退出,8家制糖企业(集团)完全控制了占广东产量80%的湛江食糖生产;广西制糖企业由原来单一的国有企业体制变成国有、民营、外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多元投资主体的产权结构。已组建成14家大型企业(集团),其中上市公司2家,中外合资企业3家,控股的糖厂68家,占全区糖厂总数的71.6%。企业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蔗区甘蔗生产稳步发展,农民种蔗收入增加,制糖企业经济效益增长明显。
食糖成本和价格是影响我国食糖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决定我国制糖企业生产价格的因素主要有:a糖料收购价格;b.食糖加工成本;c.各种费用(如财务费用、仓储费、销售费用等);d.各种税(增值税、环保税等)。四项之和通称为企业成本价格或生产生成本,为企业保底价,也是企业盈亏平衡点价格。对整个食糖行业而言,一定时期的食糖市场价格水平随供求关系变化而波动。
糖料收购价格关系着食糖生产成本。我国糖料收购价格偏高,直接导致食糖生产成本高。目前,糖料方面的成本占食糖加工成本的70%以上,近年来甘蔗收购价格高达200元/吨以上,每吨甜菜的农业成本为160至180元,近年也有大幅度提高。我国甜菜糖主要集中在新疆、黑龙江和内蒙古三省区,近年来由于种植甜菜的比较经济效益下降,甜菜糖的种植面积减少,产量也大幅度下降,同时由于甜菜糖的收购价格上涨,甜菜糖的生产成本也大幅提高。近年来,三大甜菜糖产区的政府对甜菜价格实行放开政策,三省区的甜菜收购价在市场规律作用下由制糖企业和农民协商议定,三省区的甜菜糖价格呈上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