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调味品行业分析报告 内容详情
2025年食糖行业分析:全国食糖累计产量971.61万吨
 食糖 2025-03-31 13:57:44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2025年,食糖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其发展态势备受关注。近年来,我国食糖产业呈现出复杂的局面,产量增长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中国糖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2024/25制糖期全国食糖累计产量971.61万吨,同比增长22.25%,创下近十年最快增速。然而,我国食糖年消费量约1500万吨,存在约500万吨的缺口,这一供需差异对行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凸显了深入研究食糖产业现状及未来趋势的重要性。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食糖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我国作为重要的食糖生产国和消费国,糖料种植在农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当前,食糖产业在种植技术、产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对外依存度高、种植成本偏高以及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待提升等问题。深入剖析这些现状与问题,探寻应对之策,对保障我国食糖供应、促进食糖产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一、我国食糖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食糖主要分为甘蔗糖和甜菜糖,甘蔗糖产区集中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南方地区,甜菜糖产区则在内蒙古、新疆等北方地区。近五年,甘蔗糖产量约占食糖总产量88%,甜菜糖产量约占12%。

  在种植技术方面,甜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占比已达95%以上。2024年,内蒙古甜菜种植面积约182万亩,比上年增长约29%;新疆甜菜种植面积达到130万亩左右,创近10年新高。甘蔗自育优新品种普及率超过95%,机耕、机种、机管水平大幅提升。这些技术进步推动了糖料产量增长,近10年来,我国糖料年产量总体在1.12亿吨以上,食糖产量位居全球主要产糖国前五位,年产量维持在1000万吨左右,占全球食糖年总产量的比重约为5.6%。

  二、我国食糖产业面临的挑战

  我国食糖年消费量约1500万吨,但年产量仅1000万吨左右,存在约500万吨的缺口。2024年,仅考虑食糖进口,我国食糖对外依存度约28.1%,若综合食糖进口、糖浆预混粉进口折糖来看,对外依存度实际约39.2%,处于全球较高水平。由于巴西、印度等主要产糖国产量波动,国际市场食糖价格不稳定,我国食糖供给和价格易受影响。

  我国甘蔗、甜菜种植总成本偏高。广西甘蔗砍收依赖人工,砍工成本每吨160元至180元,占甘蔗生产成本比重超50%。2023年我国每亩甘蔗总成本约是巴西的3倍多,甜菜总成本约是德国的2倍多。2024年新疆甜菜亩均产量下降,亩均净利润和现金收益也有所下降,这都源于原料成本偏高,严重影响了我国食糖的国际竞争力。

   在甜菜种子方面,我国98%以上依靠国外进口,每年进口9万至10万组国外甜菜商品种。从2001年至2020年间,我国甜菜每公顷种子费从333元增至1859.85元,累计增长了458.51%。科研投入不足导致产业核心竞争力薄弱,制约了食糖产业的长远发展。

  三、应对食糖产业挑战的举措

  食糖行业分析指出,近五年,广西和云南实行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补贴,推动了甘蔗良种普及和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了甘蔗的产量和质量,降低了部分生产成本。

  内蒙古针对甜菜种业“卡脖子”问题,实施“甜菜优异种质创制与适宜机械化作业品种选育”项目,开展联合攻关。通过选育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突破甜菜种子丸粒化加工技术,推进“育繁推”一体化甜菜种业创新技术体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甜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2年,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在广西开展糖料蔗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分别承担保费补贴45%、25%。这一举措有效降低了种植风险,保障了农民收益,提高了农民种植糖料蔗的积极性。

  2025年我国食糖行业虽产量增长显著,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对外依存度高使我国食糖产业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较大,种植成本偏高削弱了食糖的国际竞争力,科研水平不足制约了产业的长远发展。尽管多方已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挑战并取得一定成效,但要实现食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仍需持续稳定实施良种良法推广技术补贴,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进一步优化种植模式,完善产业政策。从长远来看,我国应构建以本国自给为主、国际市场为补充的糖业格局,在保障食糖供应的同时,降低国际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推动食糖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食糖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