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汽车消费市场强势复苏,2022年国内汽车产值达到全国GDP占比15%。当下,产业正在逐步回暖,未来汽车作为我国重要的支柱型产业,可以有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并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供应链不畅情况明显缓解,多家车企月交付量均达到1万辆以上。在促汽车消费政策的刺激下,车市持续回暖,车企也陆续推出新车型,并加速产能扩张,满足市场需求。
供应链恢复,叠加政策刺激、消费旺盛,助推了6月车企交付量大幅提升。主要造车新势力企业6月交付量集体破万辆,小鹏汽车领跑。6月,小鹏汽车交付量近1.53万辆,同比增长133%;哪吒汽车高歌猛进,交付量近1.32万辆,同比增长156%,环比增长20%,实现连续24个月同比增长;理想汽车交付约1.3万辆理想ONE,同比增长68.9%;蔚来交付量重回万辆,共交付新车约1.3万辆,同比增长60.3%,创月度交付量新高。
造车新势力企业上半年交付量保持了高增速。2022-2027年中国汽车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可行性评估报告指出,1-6月,小鹏汽车累计交付6.9万辆,是去年同期累计交付量的2.2倍;蔚来交付新车5.08万辆,同比增长21.1%。近期密集出台的促进汽车消费政策为汽车市场的升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部分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购税政策实施首月,全国共减征车购税71亿元,减征车辆109.7万辆。从排气量来看,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征税款34亿元,占比约48%;1.6升至2.0升排量乘用车减征税款37亿元,占比约52%。
5月3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公告,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购税。
国家税务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副司长刘运毛表示,此次车购税优惠政策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惠及范围“再扩大”,能够享受减征政策的乘用车排量限制从1.6升提高到2.0升;二是政策发力“更应时”,明确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购置的符合条件的乘用车均可享受减征政策,有利于快速、有效拉动汽车消费;三是政策调控“更精准”,提出了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限制条件,以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精准调控的作用,惠及大众消费。此外,多地发放汽车消费券刺激消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2年前5个月,全国共有20多个省市发布汽车消费支持政策,补贴金额共计上亿元。
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车市销量环比改善明显,增长动能强劲。乘联会数据显示,6月1日至26日,乘用车市场零售142.2万辆,同比增长27%,环比增长37%;乘用车厂商批发150.4万辆,同比增长40%,环比增长34%。乘联会预计,2022年6月新能源汽车零售近50万辆,或创历史新高。
短期来看,汽车企业面临供给能力受限、消费动力转弱双重挑战,应坚持需求侧先行、从供需两端综合发力助力汽车市场回暖。一是加快提振汽车市场消费信心。积极出台增加汽车消费补贴、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新增购车指标、加大汽车消费金融服务支持、减免车辆购置税等政策,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及消费信心,尤其是无疫情地区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挖掘汽车消费潜力,带动全国车市复苏。二是稳步恢复汽车企业供给能力。积极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复工复产,支持龙头车企与零部件供应商提高信息共享程度,根据供应链运转情况协调制定复产计划;目前物流遇阻仍制约汽车行业复工复产效率,应加快物流通行证审批流程,推动非接触式或点对点货物运输,借助大数据等手段实施精准通行管理,加快恢复物流运输;建立供应商红黄灯监测制度,按照库存天数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对红灯供应商(库存小于3天)进行重点帮扶。
中长期来看,疫情环境中供应链畅通高效稳定问题凸显,汽车行业应优化供应链管理方式,提高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性。一是加强供应链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龙头车企应主动梳理自身供应链,建立供应链风险常态化监测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区域内供应链应急体系建设,提高供应链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二是推动供应链体系本地化、多元化、标准化。车企应积极推动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就近建厂,提高本地化配套水平;制定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替代方案、建立供应商备选库等,实现供应渠道多元化、地域分布多元化;协同上游零部件供应商提高零部件标准化程度,以增强零部件通用性。三是加强整零战略合作。车企应积极与重要零部件供应商进行战略合作,采取参股、控股等方式进行深度绑定,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期合作关系,以提升供应链控制能力。
汽车市场迎集中爆发期,得益于当下我国汽车政策多重利好的缘故,2022年国内汽车走势呈快速复苏状况。汽车消费刺激政策陆续出台,势必会对汽车销量产生推动,未来有望实现正增长。
以上就是汽车行业的大致介绍了,如需进一步了解更多相关行业资讯可点击中国报告大厅进行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