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行业开展合规化发展模式,面对移动应用程序弹窗频繁滥发的现象,我国颁发了专项整治政策,重点面向新闻客户端、手机浏览器、公众账号平台、工具类应用等4类移动应用程序,分类施策。
新规出台后,弹窗广告没有关闭功能、无法一键关闭的现象明显减少,但弹出频率高、一次性弹出数量多的问题却逐渐凸显。去年7月18日,江苏省消保委通报了PC端应用软件网络弹窗问题,其中被点名的360安全浏览器在15分钟内弹窗9次,次数最多时1次弹出3条,而酷我音乐也搜索1次弹窗1次。
弹窗推送的问题,并不止于弹窗广告。近年来,一些网站和应用程序经营者片面追求商业利益,追逐流量,在弹窗推送新闻信息上存在无序、失序乱象。有的频频推送一些自媒体违规采编发布的新闻信息,歪曲解读重大政策,误导社会公众;有的热衷推送一些“标题党”文章,传播低俗、八卦和惊悚信息;有的滥用个性化推荐手段,一旦用户点击关注某一类信息,这类信息便无休无止地推送。
弹窗推送的种种乱象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侵害了广大网民的合法权益。《征求意见稿》明确,弹窗推送新闻信息“不得超范围转载,不得歪曲、篡改标题原意和内容”“不得扎堆推送、炒作社会热点敏感事件,渲染恶性案件、灾难事故等”。在确保弹窗广告“一键关闭”的同时,《征求意见稿》还要求“充分考虑用户体验,科学规划推送频次”“不得滥用个性化弹窗服务,利用算法屏蔽信息、过度推荐等”。
立规矩,更要守规矩。此次《征求意见稿》一方面要求弹窗信息推送服务提供者应当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处理关于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的公众投诉举报,同时赋权网信、电信主管、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依照相关法律法规采取警告、罚款、暂停弹窗功能、停止服务等措施。这种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监管模式,有助于强化刚性约束,倒逼弹窗推送服务提供者落实信息内容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努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虽然弹窗推送给用户造成了很大困扰,但整治该乱象的一大难点源于用户时间和精力有限,往往不会主动搜集证据向有关部门举报。规范互联网弹窗推送服务,不妨从畅通举报渠道入手,进一步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监督。在落实“一键关闭”的基础上,要求弹窗服务提供者设置“一键举报”功能。在遇到恶意炒作、不良信息、违法广告时,用户可以通过“一键举报”直接跳转到有关部门的举报平台,便于有关部门及时取证,依法查处。
弹窗信息,正在不断迎来有效规制。3月2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提到,未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不得弹窗推送新闻信息;弹窗推送信息涉及其他互联网信息服务,依法须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或者取得相关许可的,应当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或者取得相关许可。
征求意见稿提到,近期三种类型的产品可能会受到影响,第一类是强烈依靠弹窗广告收入的企业;第二类是不具有新闻资质的资讯类APP,此前依靠标题党等释放内容的弹窗将受到抑制;第三类是与交易相关的产品,例如购物、娱乐、直播等类型的APP。
弹窗广告收入的减少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上述公司的商业化营收。因为从2022-202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监测到的数据来看,市面上超过85%的APP,其商业化营收都依赖于广告收入。尤其对于没有强大功能支撑的中小平台而言,更需要通过内容吸引用户以进行广告变现。
本次征求意见稿规制的范围极广。第二条指出:本规定所称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提供者,是指提供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的操作系统、终端设备、应用软件、网站等所有者或者运营者。也就是说,用户日常使用的所有端口,比如APP、网页、小程序的所有弹窗广告形式,都将受到有效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