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能源 资讯详情
国家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 上游产品畅通进入到下游
 油气管网 2020-01-01 09:20:28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近日成立,目标是扩大上游油气资源供应环节以及下游销售环节的开放水平,统一中游油气集输环节高效运行监管,优化油气资源配置效率,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改革思路。这标志着我国油气体制改革步入一个新阶段。

  国家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

  油气管网基础设施独立核算、独立运营,对于促进油气领域上下游竞争,提升油气系统效率具有意义。由于油气管网设施天然存在垄断特性,政府希望通过落实第三方市场主体准入机制,更好还原油气产品的商品属性,让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进而推进油气行业市场化改革。

  外界试图勾勒国家管网公司的资产版图时,12月10日晚间,中石油、中石化相继发布公告称,尚未就可能注入的资产与国家管网集团达成协议。中石油称双方的磋商仍处于初步阶段,中石化则表示,正在与国家管网集团商讨有关重组事宜,可能涉及到相关的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管网资产。

  12月12日,有接近人士向记者表示,致使协商进展延宕至今的原因之一是,各方对于资产的评估方式尚未达成一致,仍在管道资产应按照预期收益的方式或按照固定资产折旧方式核算之间谈判。

  上述人士表示,仅以陕京管道为例,最早的一条线是1998年修建的,经过20余年的使用周期,管道资产折旧残值很少,若按照预期收益计算,只要管道尚在使用,管输费即是稳定的收益来源,且规模可观。由此可见两种核算方式差异之大。而国家管网公司涉及的管道资产众多,管道净资产约为3000亿元,若叠加即将纳入其中的LNG接收站、地下储气库,以及上述资产的预期收益,则资产规模可达5000亿元。

  国家油气管网公司目前是国有独资企业,注册资本为200亿元人民币,未来随着“三大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管道资产划转作价评估换算成股份,国资委以及三大油公司的股比也将发生变化,有关国资委、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分别持股40%、30%、20%和10%的讨论也仅为方案之一。

  国家管网公司最终的股权比例、资产规模以及资产注入方式仍未有定论,更进一步地,在公司实现平稳过渡之后,如何处理国家管网与省管网之间的关系,如何实现管网设施的公平开放、如何引入社会资本促进天然气管网设施建设等问题均为长期摆在国家油气管网公司面前的考验。

国家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

  上游产品畅通进入到下游

  对于上游企业而言,国家油气管网公司成立,将明确打破以往以大型国有油气企业主导的产运储销一体化的经营格局,下游客户对上游供应商的选择可以更加多样化,三大石油公司将会面临更大竞争压力。短期来看,国家管网公司的成立并不会显著改变上游供应结构。

  长远来看,上游产品可以更加畅通地进入到下游。伴随着上游勘探开发领域以及油气进口领域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更多有实力有技术的油气企业将进入上游环节参与竞争。上游环节的竞争加剧,有利于刺激上游企业创新技术手段与管理方法,提升我国境内油气勘探开发效率,降低国内油气勘探开发成本,也有利于刺激海外油气资源进口供应,拓展海外油气资源进口渠道,实现油气资源上游供应能力和效率的整体提升。

  对于煤层气供应商为代表的非常规油气供应商而言,管网公司的成立和管网无歧视开放有利于促进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消纳,其竞争力有望得到提升。当前煤层气存在消纳问题,增强无歧视管输能力可以充分利用煤层气的价格优势,有助于非常规气的发展。

  对于管网公司而言,首要问题是如何真正实现管道运输容量的无歧视开放。虽然国家油气管网公司已经成立,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网开放标准和监管约束,管网设施的无歧视开放还需时日。目前如何实现对管道运输容量的公平分配和合理定价,尚未有权威的规章制度可供参考。对未达到公平开放标准的管道运输使用,也尚未有明确的监管办法和惩罚措施。此外,管网相关运营信息如何做到公开透明,并且做到及时公布,也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对下游企业而言,国家油气管网公司的成立对其影响各不相同。对于下游大用户而言,国家油气管网公司的独立运营,能够使其获得更多的选择权和议价权。在国家油气管网公司成立之前,下游大用户企业对供应商的选择余地较小,不具备议价主动性。今后下游企业可供选择的油气来源会有所增加,预期议价能力会有所提升。

  对地方管网影响则不尽相同。对于如广东省管网等采取“允许代输”模式,其公平开放办法已实施多年,影响会较小。对于如浙江省管网这类实行“统购统销”模式的省管网企业,需要尽早谋划运营模式的转变。对于陕西省这类管网运输能力过剩的省管网企业,在油气管道无歧视开放的大背景下,部分闲置的管输能力能够得到更好利用。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油气管网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