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5月22日
在能源开发与工程技术领域,我国近期取得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全球首次十万吨级海上浮式油气生产装置浮托组装作业近日在辽宁大连南部海域顺利完成,并由"海巡0301"轮护航拖离作业区。这一工程不仅刷新了海上工程规模纪录,更展现了中国在深海能源开发领域的技术实力与创新能力。
此次浮托组装的油气生产装置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模块及甲板支撑架总重36000吨,下部模块重量达39686吨,整体重量突破7.5万吨。该工程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海上浮式结构物组装项目,技术难度与作业复杂性均属国际领先水平。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亚洲最大无动力甲板驳船"海洋石油229"轮、深水旗舰"海洋石油691"轮等大型船舶全程参与作业,通过精准的定位与协同操作完成了模块对接。
此次浮托组装面临复杂的海洋环境挑战。大连海域潮汐变化剧烈、海流复杂且底质特殊,对设备安装精度要求极高。项目团队创新采用"浮托法"工艺,通过实时监测水文数据与船舶动态,实现了模块毫米级精准对接。同时,工程全程应用5G通信技术,在甲板和船舶上加装CCTV监控系统,并结合无人机、AIS定位等手段构建了立体化监测网络,有效提升了作业安全性与效率。
为确保项目安全可控,大连海事局建立了专项监管机制。通过优化选址分析,综合评估水深条件、气象趋势及船舶通航环境,划定专属安全作业区;成立工作专班对接工程需求,制定"一船一策"监管方案,并开辟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压缩流程时间超40%。在关键节点,海事部门调派多艘海巡艇进行现场护航,并协助布设水文监测浮标,实时采集流速、浪高数据,为作业提供动态风险预警。
此次十万吨级海上浮式油气生产装置的成功组装,标志着我国在超大型海洋能源装备建造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不仅攻克了大吨位模块化对接的技术瓶颈,更验证了复杂海域环境下多船协同作业的可靠性。未来,此类技术将广泛应用于深远海油气田开发、可燃冰开采等领域,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提供重要支撑。
总结来看,这项工程集成了船舶工程、海洋环境监测与智能管控等多领域创新成果,在刷新海上工程规模纪录的同时,也为中国深海资源开发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本。随着更多类似项目的推进,我国在全球能源产业链中的战略地位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