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形机器人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应用场景。特别是在智能制造领域,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已不仅限于单机操作,而是迈向多台协同、多场景联动的“群体智能”新阶段。这一转变标志着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化水平和协作能力上的重大突破,为未来的规模化部署奠定了重要基础。
近年来,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大,在工业生产中展现出独特优势。以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其在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多任务的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中,成功实现了多个机器人在复杂工业环境下的分工协作。
这些机器人被部署在总装车间、SPS仪表区、质检区及车门装配区等多个区域,承担着并排分拣、搬运大尺寸物料以及精密装配等多样化任务。通过分布式协作与自主交互,人形机器人模拟自然界生物群体的行为模式,在没有中央控制的情况下,能够高效完成复杂工业流程。
人形机器人的群体智能是指多个机器人通过协同合作,实现比单机操作更复杂的任务目标。这一技术的核心在于软硬件的深度结合。
在软件层面,优必选提出了一种名为“群脑网络(BrainNet)”的架构,并设计了人形智能网联中枢,为群体智能的实现提供了重要参考。这一架构由端云协同的推理型节点和技能型节点组成,形成了一个高效的协作系统:推理型节点负责任务规划与决策,而技能型节点则专注于具体操作。
在硬件层面,多台机器人通过实时通信技术实现了信息共享与任务分配,确保了协作过程中的高效性和稳定性。这一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人形机器人的作业效率,也为未来的工业智能化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人形机器人从研发到应用的全产业链协同是实现群体智能的关键。目前,国内外多家企业和研究机构正在积极推进相关技术的研发与落地。
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已超过50亿美元,并有望在2025年前突破100亿美元大关。这一增长趋势表明,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将更加广泛,特别是在智能制造、仓储物流和医疗健康等领域,其市场需求将持续攀升。
尽管人形机器人技术已取得显著进展,但要实现全面产业化仍需克服诸多挑战。例如,如何进一步提升机器人的环境感知能力、优化多机协作算法以及降低部署成本等,都是未来需要重点攻关的方向。
然而,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和5G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将不断提升,其应用范围也将逐步扩大。预计到2025年,具备群体智能特征的人形机器人将在更多工业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
总结
从单机操作到多机协作,再到群体智能的实现,人形机器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一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也为未来的智能化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撑。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链的完善,人形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工业4.0时代的到来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