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开展海洋能开发利用实践技术40多项,累计装机容量达55万kw。当前我国海洋能技术发展较快,总体来说,潮汐能技术基本成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潮流能、波浪能、温差能技术均取得不程度的进展。以下对海洋能行业环境分析。
海洋能行业环境分析,我国近海的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的理论潜在量约6.97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约0.76亿千瓦。海洋能行业分析指出,其中,温差能资源所占比重最大,约占海洋能总量的52.6%,开发利用技术成熟度较高的潮汐能、潮流能和波浪能共占31.1%。
海洋中蕴含的能量足以满足全球的电力需求,而且不会产生任何污染。另外,与风能或太阳能技术相比,尽管海洋能发电技术要落后十几年,但其具有独特的优势:能量密度高,波浪能的能量密度是风能的4到30倍;与太阳能相比,海洋能不受天气的影响,更加稳定可靠。现从三大规划来分析海洋能行业环境。
一是发布海洋能规划,绘就“十三五”发展蓝图。海洋能行业环境分析,2016年,国家海洋局编制印发了《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指导海洋能发展的5年规划,抓住国家“十三五”规划关于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以及海洋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的战略机遇,瞄准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加快我国海洋能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二是攻克海洋能技术,赶超国际海洋能先进水平。海洋能行业环境分析,一年来,我国海洋能技术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向装备化、实用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在国际海洋能舞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潮流能技术率先实现了“弯道超车”。浙江联合动能公司开发的3.4兆瓦大型潮流能发电机组首批1兆瓦模块于舟山海域并网发电,使我国成为世界第3个实现兆瓦级潮流能并网发电的国家,该成果被评为“2016年十大海洋科技进展”。浙江大学潮流示范电站稳定运行时间和能源转化效率等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波浪能技术迅速走向成熟。广州能源所研制的波浪能装置总装机提升至260千瓦,并于今年4月实现了上岸并网,这是我国波浪能发电首次真正走入百姓家庭。此外,在温差能发电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突破。
三是建立支撑服务体系,服务海洋能产业发展。海洋能行业环境分析,迄今最为全面详尽的《中国海洋能近海重点区资源分布图集》编印完成,海洋能开发活动将有据可依、有图可查。海洋能研发、设计、示范、测试、施工、运维等上下游机构,向山东、浙江、广东等省区集聚的态势正在形成。以试验场为代表的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始终是海洋能发展布局的重点。海洋能海上试验场分别对潮流能和波浪能发电机组开展了现场测试服务,自主海洋能发电的测试方法和标准体系正逐步建立,海洋能室内综合测试平台已投入使用,为加速海洋能技术的成熟提供了有力支撑。
海洋能行业环境分析,提高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水平,做好海洋能开发的支撑服务体系,尤其是海洋能海上试验场建设至关重要。“波浪能、潮流能发电装置,从设计、制造到产业化需要经历模型样机、比例尺工程样机、原型样机等一系列过程,其中涉及多个环节、多个领域的试验与测试,而海上试验是工程样机到成型产品过程中的必备环节,这是实验室无法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