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氢能 资讯详情
氢能产业承压前行:亿华通营收断崖式下滑背后的挑战与转型
 氢能 2025-04-03 20:10:08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4年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首次出现销量回落,行业商业化进程面临关键考验。作为国内氢能赛道的龙头企业,亿华通交出营收同比腰斩、连续五年亏损的成绩单,折射出补贴退坡、产业链资金链紧张等多重压力。面对政策变数与竞争加剧的双重挑战,公司正通过纵向整合拓展生存空间,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新增长支点。

  一、十年增长神话破灭:行业承压下的财务隐忧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氢能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24年亿华通实现营业收入3.67亿元,同比骤降54.21%,终结了自2014年以来连续十年的增长记录。同期全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下滑10.4%和12.6%,市场总量萎缩至5548辆和5405辆。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燃料电池车保有量仅约2.4万辆,距离"十四五"规划的5万辆目标仍有显著差距。

  资金压力正沿着产业链传导恶化财务状况。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应收账款高达17.13亿元,相当于全年营收规模的4.67倍。这种失衡源于补贴发放机制调整:企业需先行垫付研发和生产成本,而地方财政补贴延迟或缩减风险加剧。当前燃料电池系统售价普遍在500800元/千瓦区间,若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不到位,可能引发连锁坏账危机。

  二、市场份额争夺白热化:竞争加剧侵蚀利润空间

  尽管亿华通仍以22.1%的市占率位居行业首位,但其营收降幅显著高于同行。国鸿氢能(36.9%)、重塑能源(27.5%)等竞争对手降幅均小于龙头,反映出市场格局正在重构。东北证券研报显示,2023年燃料电池系统领域前三强合计份额不足45%,行业集中度仍有提升空间。

  价格战正成为竞争主旋律。亿华通坦言"产品售价降幅超过成本下降幅度"直接导致毛利率承压。随着国鸿氢能张家港基地、重塑能源嘉定工厂等新增产能逐步释放,预计2025年系统产能将突破3万台/年,进一步加剧供给端压力。这种背景下,龙头企业如何维持技术领先优势成为关键。

  三、纵向整合破局:并购延伸产业链寻找确定性

  面对下游市场波动,亿华通启动对旭阳氢能的全资收购计划,试图通过垂直整合构建"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布局。标的公司2023年营收4.05亿元,净利润0.59亿元,在高纯氢供应领域具备年产16万吨产能,其在建液氢项目规划达5吨/天,显著高于现有行业平均水平。

  此次交易将使旭阳集团成为新控股股东,带来运输场景协同效应。作为焦化龙头的关联方,旭阳集团年货运需求可支撑万辆级氢能车辆应用,形成"制氢用氢"闭环。这种产业协同不仅平滑燃料电池业务波动风险,更通过稳定下游需求提升全产业链抗周期能力。

  结语:氢能产业在转型阵痛中寻找新平衡点

  2024年的市场回调暴露了我国氢能产业过度依赖政策补贴、基础设施滞后等深层次矛盾。亿华通的业绩困境既是行业缩影,也折射出技术商业化进程中的必然调整。通过产业链纵向整合构建生态闭环,或是企业在政策红利消退前建立竞争壁垒的关键路径。随着示范城市群建设加速及绿氢成本下降,2025年后市场能否实现预期增长,将取决于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双重突破速度。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氢能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