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6月18日至20日,第九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暨展览会(FCVC)将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举办,以"氢力协作,跨入产业规模化新征程"为主题。这场聚焦氢能全产业链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盛会,正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风向标。当前中国已占据全球最大氢能产销规模,并加速向绿氢制备、储运及应用领域突破,为全球产业链协同创新注入新动能。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氢能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作为行业年度焦点事件,本届FCVC大会将通过1场开幕式、2场主论坛及6场专题论坛,深入探讨氢能技术商业化路径与国际合作机遇。同期举办的展览涵盖国内外企业品牌、专业技术设备展示,并设置技术参观和新品发布等多元化活动场景。数据显示,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制氢领域已形成显著优势:截至2024年底,全球累计建成年产能超25万吨的绿氢项目中,中国贡献了超过半数产能,成为推动全球氢能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在政策持续加码下,国内氢能产业发展呈现爆发式增长。国家能源局最新统计显示,2024年我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突破3650万吨,稳居世界首位。随着制氢成本的快速下降,行业迎来关键转折点:2024年底氢能生产侧价格已降至28.0元/千克(同比下降15.6%),消费端价格同步降低至48.6元/千克(降幅达13.7%)。这种价格传导效应显著提升了绿氢在化工、交通等领域的应用经济性,推动绿色甲醇成本较传统工艺降低30%50%,为工业脱碳开辟新路径。
行业分析指出,当电解槽设备成本降至1000元/kW以下时,绿电制甲醇、绿氨等技术将实现全面成本突破。这一预期正吸引产业链企业加速布局: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与整车制造商通过技术迭代持续降低应用门槛;在上游制造环节,电解槽设备商、气体储运企业及新能源材料公司均展现出强劲的创新动能。市场活跃度方面,天合光能、卫星化学等企业在过去一年内接受了密集的机构调研,华东重机、曙光股份等上市公司则通过产品迭代实现资本市场关注度提升。
总结展望: 从生产端到消费侧的成本持续优化,叠加政策支持与国际展会带来的技术协同效应,中国氢能产业正加速突破规模化应用瓶颈。随着绿氢成本曲线进一步下探,其在化工原料替代、重型运输燃料及储能系统中的核心价值将得到充分释放。本届FCVC大会的召开不仅标志着行业进入产业化深水区,更预示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将迎来实质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