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矿产行业分析报告 内容详情
2017年冶金行业市场现状:生产越多亏损越多
 冶金 2017-03-16 14:36:24

  冶金行业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记者在省内部分冶金企业走访后发现,冶金行业“受累”于过剩产能的严重制约,已经不可避免陷入“血拼价格”进而微利运营的窘境。

  生产越多亏损越多

  邵安林介绍,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经济走势偏弱,我国经济持续降速,结构调整逐步深入,对冶金矿山行业产生的影响重大而深远。一是我国铁矿石需求总量很大,年均7亿吨左右的粗钢表观消费量,需要铁矿石原料11.5亿吨左右。其中,80%以上的铁矿石原料依赖进口,巨大的市场需求对国内铁矿资源勘查开发形成持久支撑;二是我国铁矿石需求增速下降,市场低迷萎缩。世界铁矿石生产供应巨头持续低成本扩产,2010年以来翻了一番,总量供大于求,价格连续5年震荡下行,并在2014年下跌50.8%的基础上,2015年又下降了46.34%。三是我国冶金矿山生产成本过高。同口径比,我国冶金矿山企业生产成本高出世界平均水平近20%,高出国际前10位矿业公司50%以上,仅与少数细磨选矿加工矿山相当,在国际上完全不具备竞争优势,并且我国钢铁企业不愿意多配国内矿。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只能是生产越多,亏损越多,经营压力越来越大。

  实际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已经在最大范围和最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基础设施大发展、大建设与城镇化快速推进,推动了国内钢材市场需求,炼钢炼铁原料铁精粉需求加剧,境外矿进口量大增,不可避免地将国内冶金矿山企业引进到国际竞争中。但是,世界主要铁矿石出口国的铁矿石生产企业通过联合重组逐渐呈现垄断态势,造成世界铁矿石价格连年大幅度上涨,给需要大量进口铁矿石的我国钢铁产业带来极大威胁。特别是2000年以来,我国钢铁需求旺盛,进口铁矿石量价同步攀升,十多年支出原料成本2万亿余元,导致钢铁全行业亏损,严重威胁国家经济安全。

  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郑玉春认为,2016年世界经济形势仍不乐观,发达国家经济恢复依然缓慢,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面临自身结构调整,使得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仍然严峻,钢材贸易摩擦呈现上升趋势,出口增长难度加大。一是国际贸易竞争国内化,二是我国出口退税效益补给了外国,三是我国出口政策过于复杂,四是“走出去”面临转型问题。

2017年冶金行业市场现状:生产越多亏损越多

  创新驱动迫在眉睫

  据2016-2021年中国粉末冶金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显示,有色冶金是我省传统优势产业,近几年产量持续增长,深加工能力不断增强。2014年全省十种有色金属产量360.9万吨,同比增长9.2%,占全国总产量的7.9%,位居全国第四位;有色金属加工产量109.03万吨,同比增长19.85%。

  业内人士指出,钢铁产业供大于求局面短时期内难以改观,新的矿山减税政策反而开辟价格跌落新空间,因此市场行情低迷局面仍会持续。但国家已经批复的基础设施投资能够全面开工,环保政策继续保持高压,达到一个临界点后,年内钢材价格或许触底回升。铁合金产品产量5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近期国内外铁合金市场供严重大于求,价格深度击穿产品制造成本,市场依旧处于下行通道中,由于当前国内经济的增速下滑,钢厂的效益不佳,且支撑市场的因素难以寻到,2015年铁合金市场或将持续弱势维稳。

  省工信委有关人士表示,2016年年底以来,国家发改委密集批复重大投资项目有数万亿元之多,而且将进一步强调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启动实施一批新的重大工程项目。同时,“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也给我省钢材、铝产品等带来巨大的潜在市场。2015年,国家投资放缓,市场需求下降对我省以原材料生产为主的工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也是我省工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历史机遇。国内技术水平落后的冶炼企业加速淘汰,供求关系将会得到改善,市场趋于平稳。因此经济新常态迫使企业从规模扩张向创新驱动转变,质量和效益成为提升行业竞争力的核心。我省应加强行业规划引导,出台有效支持企业转型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我省原材料工业由大到强,引导行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企业也应尽快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以技术优势取代低劳动力成本、低原材料成本与低环境成本优势,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与附加价值,更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冶金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