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工业科技水平正在走强,“大而弱”的声音已经降调。中国应当以提高 一步提高冶金工业科技水平。冶金行业是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其耗能量占我国总能耗的10%左右。在国家政策的指引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全国重点钢铁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冶金行业安全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解决安全问题要采用综合性措施,常抓不懈。完善中国冶金行业的标准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是解决冶 构建安全标准体系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近日,冶金环保产业、冶金资源综合利用、冶金能源基础与管理、冶金环境管理四个标准化工作组正式成立。这意味着,我国冶金工业正式开启标准化时代。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表示,标准化工作组的成立,将为建立健全我国冶金标准体系、提升冶金标准化水平贡献力量;更将为促进冶金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有序健康发展发挥极其关键性的作用。
李新创说,近年来,冶金行业环保高压态势不断升温,环保产业市场潜力巨大,且随着“水十条”、“大气十条”、“土十条”的相继出台,产生了更大的环保需求。但目前冶金行业的环保产业市场仍呈现较为明显的离散特征,产业链上下游亟需规范引导,冶金行业原料系统、焦化、烧结、球团、炼铁、炼钢、轧钢等工序的脱硫、脱硝、除尘、水处理、渣处理等关键环保技术装备普遍缺乏相应的技术要求、效能评估方法,少数环保技术装备即使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也缺少企业环保治理设施实际的应用检验,
李新创指出,冶金行业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铁矿石、煤炭、石灰石,以及水资源等,并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资源。对冶金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矿渣和各种废渣、废水、废液、废气、余热余能等二次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不仅可实现“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而且对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色金属也是我国工业耗能大户之一,是推进节能降耗的重点行业。加强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对有色金属工业提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改造、结构调整,有色金属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大幅下降,一些主要的技术经济指标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大大提高了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2016-2021年中国冶金矿产市场供需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表明,2013年产业关键技术和新材料开发取得新成果,国内自主开发的三连炉直接炼铅技术、精密铜管短流程高效生产工艺技术研发成功,铝合金中厚板项目相继投产。随着新技术的广泛推广,有色金属行业节能取得显著成效,初步统计,2013年,我国铝锭综合交流电耗下降到13740千瓦时/吨,下降了104千瓦时/吨,全年节电约23亿千瓦时;铜冶炼、电解锌综合能耗下降到314.4千克标准煤/吨和909.3千克标准煤/吨。同时,境外开发项目不断推进,中国海外最大铜矿项目-中铝秘鲁特罗莫克正式建成投产,几内亚氧化铝项目、印尼氧化铝项目前期工作取得进展。
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冶金工业节能减排存在的巨大潜力,产业的总体能源消耗和“三废”排放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