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我国制造业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呈现结构性修复特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9%,利润同比降幅收窄至1.5%;其中制造业表现尤为突出,利润增速达6.8%,成为支撑工业经济企稳的关键力量。这一态势反映出制造业转型升级与政策调控的协同效应正在显现。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制造业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指出,7月数据显示,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6.8%,较上月加快5.4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恢复贡献率达123%。上游原材料制造业表现亮眼,利润由负转正增长36.9%,钢铁、石油加工行业实现扭亏为盈;中游装备制造业延续高增态势,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增速达18.9%,半导体制造领域更以超百倍的同比增幅领跑全行业。下游消费品制造业降幅收窄至4.7%,显示终端需求回暖迹象。
在"两新一重"政策带动下,设备更新与消费升级成为制造业增长新动能。电子和电工机械专用设备制造利润激增87.9%,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行业利润翻倍增长100%;食品饮料生产专用设备、家用清洁电器等民生相关领域也实现两位数增速。与此同时,原材料制造业凭借价格优势扩大市场份额,政策对"内卷式"竞争的整治进一步优化了市场环境。
7月中型、小型工业企业利润分别由负转正至1.8%和0.5%,扭转了上月下降态势。这得益于定向降准、减税降费等纾困政策持续释放红利,以及产业链协同能力的提升。中小制造企业通过聚焦细分市场创新,在智能装备、新材料等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7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2.4%,增速较6月回落0.7个百分点。当前制造业普遍采取"紧平衡"经营策略,既避免过度囤货带来的资金压力,又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这种灵活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反映出行业对政策调控与市场信号的高度敏感。
来看,2025年我国制造业在多重挑战下展现出较强韧性,利润修复呈现"上游回升、中游领跑、下游企稳"的梯度特征。政策组合拳通过扩大有效需求、强化创新驱动和规范市场竞争环境等多维度发力,推动行业竞争格局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展望下一阶段,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仍存背景下,制造业需进一步巩固转型升级成果,持续培育新质生产力以应对全球产业链重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