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全球制造业面临多重挑战,韩国作为典型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其制造业表现成为观察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最新数据显示,韩国制造业正经历自1999年以来最严峻的就业危机,叠加投资疲软、岗位需求萎缩等现象,揭示了该国制造业面临的深层结构性矛盾与市场调整压力。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制造业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指出,韩国7月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1559.9万人,同比仅增长1.2%,创下自2003年以来的最低增速,并低于疫情初期水平。其中,制造业成为拖累整体数据的核心领域——该行业参保人数降至384.6万,同比减少0.1%且连续两个月下滑;若排除外籍劳工因素,本国员工数量更是下降2.4万人。值得关注的是,制造业就业自2020年12月以来首次在6月转为负增长,标志着产业调整已从周期性波动转向结构性衰退。
韩国“雇佣24”平台数据显示,7月新增制造业岗位仅16.5万个,同比骤降16.9%;而求职人数达41.1万,同比增长5.5%,导致每名求职者对应的岗位数(招聘倍率)从去年同期的0.51降至0.4。这一数值不仅创1999年以来同期新低,更反映出企业扩产意愿显著减弱与劳动力市场供需错配并存的局面。
潜在招聘需求同步恶化显示产业困境已从表面数据延伸至深层产能调整。6月全行业空缺岗位同比减少18.1%,其中制造业降幅高达24.9%;建筑业就业人数7月虽仅下降1.9万,但连续24个月负增长印证了产业链协同收缩的连锁反应。雇佣劳动部指出,制造业景气低迷直接导致企业招聘能力萎缩,而投资信心不足进一步抑制岗位创造空间。
综合数据可见,韩国制造业正面临多重压力叠加效应:外需疲软影响出口导向型产能需求、技术升级成本挤压中小企业生存空间、劳动力结构转型滞后于产业变革节奏。未来复苏路径依赖政策端与企业界的协同行动——包括定向扶持高附加值领域投资、优化外籍劳工管理机制以缓解用工矛盾,以及加速数字化转型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2025年韩国制造业的低迷态势已从局部波动演变为系统性挑战,就业市场收缩与投资信心不足形成恶性循环。尽管政策干预可提供短期缓冲,但根本解决需依赖产业结构性升级与创新生态重构。若未能有效应对当前困境,制造业占GDP比重持续下滑或将进一步削弱韩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