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截至2025年8月1日)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白糖行业市场供需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研究分析报告》指出,2025年上半年,全球白糖市场呈现显著的内外分化态势。国际原糖价格受巴西单产下降、政策调整等因素支撑,围绕16-17美分/磅区间震荡;国内郑糖则在进口节奏延后和宏观情绪推动下波动上行,但长期供应压力仍存。本文通过梳理全球主产国生产数据及中国产业布局,分析白糖供需动态与价格驱动因素,并结合政策、气候等变量预判未来走势。
全球糖价分化显著
7月国际原糖期货主力合约收盘报16.35美分/磅,月内上涨0.99%,主要受巴西双周数据中单产和含糖量下降支撑。同期国内郑糖主力合约收于5793元/吨,微跌0.2%,呈现“内强外弱”特征。
中国进口与库存动态
国内方面,2024/25榨季产糖量达1116万吨(同比增120万吨),销售进度72.7%,库存压力相对可控。但进口节奏错位导致短期市场波动:
巴西制糖比的平衡困境
为完成出口合同,巴西中南部需维持2025/26榨季制糖比不低于51.5%。然而:
印度增产与全球供应压力
印度新榨季产量若达3490万吨,将面临库存过剩问题。尽管北方邦、马哈拉施特拉邦等主产区种植面积增加(如马邦增幅8%),但国际低价环境使出口窗口关闭,可能通过国内消费消化或政策干预平衡市场。
进口窗口打开与到港延迟
消费端亮点与长期压力
短期波动因素
中长期供需趋势
全球白糖市场正步入宽松周期:印度增产、泰国稳增叠加巴西潜在供应风险缓解后,2025/26榨季全球过剩量或达400万吨以上。国内方面,在加工糖成本下行与国产糖小幅扩产的双重压力下,四季度郑糖主力合约或承压测试5500-5700元/吨区间。
2025年白糖产业呈现“外紧内松”的动态平衡:国际端巴西单产风险与印度增产矛盾交织,国内则需关注进口节奏错位对基差的影响。长期来看,供应宽松预期主导下,郑糖中长线策略仍以逢高空配为主,但需警惕巴西天气突变或政策调整引发的阶段性反弹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