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农业行业分析报告 内容详情
2025年甘蔗行业资讯及政策环境综述:广西“双高”基地引领全国糖业安全与乡村振兴
 甘蔗 2025-07-23 03:26:25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4/2025榨季数据显示种植面积达1135万亩,食糖产量突破646.5万吨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甘蔗行业市场供需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研究分析报告》指出,2025年我国甘蔗产业发展呈现新态势,在国家政策扶持与技术革新推动下,广西作为全国最大糖料生产基地,依托“双高”基地建设与全产业链升级,不仅保障了食糖供应安全,更通过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模式实现综合产值突破千亿元。数据显示,2024/2025榨季广西甘蔗种植面积达1135万亩,产糖量646.5万吨,同比增长显著。从田间管理到精深加工的全链条优化,正重塑“甜蜜事业”的发展图景。

  一、甘蔗规模化与机械化进程加速,政策推动全产业链升级

  广西作为全国甘蔗主产区,在2023年中央领导实地调研后,进一步强化“高产、高糖”基地建设。通过推广土地流转和合作社模式,当地实现甘蔗种植全程机械化率大幅提升:植保无人机日作业量达数百亩,大型收割机单日可完成180吨至200吨的采收任务,相当于百余人工作业效率。政策层面,《关于推进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到2025年实现机械化率超75%,并配套资金支持农机合作社发展,为全国甘蔗产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二、甘蔗良种推广与绿色技术应用提升生产效能

  在品种优化方面,“桂字号”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0%以上,新培育的高糖型甘蔗品种单产提高15%-20%,有效缓解了传统种植“看天吃饭”的困境。同时,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等绿色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双高”基地,节水节药率提升30%以上。依托物联网和卫星遥感技术,广西建成甘蔗大数据平台,实现病虫害预警、生长监测的精准化管理,推动单位面积产量持续攀升。

  三、甘蔗循环经济模式创新促进产业附加值跃升

  从“一根甘蔗吃干榨尽”的理念出发,产业链延伸已覆盖制糖、饲料加工、可降解材料等领域。2024年数据显示,广西实现蔗渣、糖蜜、滤泥100%综合利用:蔗渣制成环保餐具远销欧美;糖蜜发酵生产乙醇和酵母提取物;甘蔗叶加工成高蛋白牧草,助力畜牧业降本增效。此外,甘蔗植物水等新产品研发成功,填补了国内功能性饮品市场空白,推动综合产值较五年前增长超40%。

  四、区域协同与政策联动保障糖业安全

  云南、海南、广东等地通过跨省协作强化产业韧性:云南省耿马县将蔗渣转化为可降解餐具,年创汇超12亿元;海南省儋州探索“甘蔗+饲料”循环模式降低养殖成本;广东省则推进“育繁推一体化”的糖蔗产业集群建设。国家层面,《全国糖料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23-2027)》明确将广西、云南等主产区定位为战略保障区,通过专项资金和技术帮扶缩小区域发展差异。

  当前我国甘蔗产业正经历从传统种植向现代化、绿色化、高附加值方向的全面转型。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技术创新加速落地、循环经济模式创新,共同构建起支撑国家糖业安全的核心竞争力。随着2025年广西“双高”基地面积扩大至1300万亩以上,以及甘蔗植物水等新产品市场开拓,预计未来三年综合产值有望突破2000亿元大关。从田间到车间的全链条升级,不仅让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更以“甜蜜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回应了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甘蔗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