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总统计数据及产业布局核心要点)
贵州省以资源禀赋为基底,通过科技创新与全产业链融合,在2024年实现天麻综合产值64亿元,并计划到2030年建成百亿级产业集群。当前全省种植面积稳居全国首位,培育出3个省级认定新品种,形成“药食同源”政策驱动下的多元化产品矩阵,正加速构建从生态种植到大健康产业的全链条发展格局。

贵州省凭借独特的气候和生态环境,成为全国最大的天麻产区。2023年数据显示,其种植面积及专利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仿野生种植技术领先行业,全省60余个县(市、区)已布局种植。通过建设省级标准化示范基地、良种繁育基地以及“统一供种—销售”联农模式,贵州天麻实现了从传统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型。2017年获批的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进一步巩固了其核心产区地位。
截至2024年,贵州天麻综合产值达64亿元,覆盖全省88个县(市、区)的60%以上区域,成为山区农民致富的重要抓手。以大方、德江等主产区为例,通过“高品质规模化种植+品牌化运营”,带动超2万户农户稳定增收;雷山县则创新“天麻+文旅”模式,推动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数据显示,林下仿野生“一种两收”栽培技术使单产提升至每平方米27斤,有效破解了传统种植中质量不稳定难题,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动能。
贵州省通过科研攻关突破多项核心技术,选育出3个省级认定天麻新品种,并攻克仿野生栽培技术壁垒,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依托物联网与区块链技术打造的智能育种基地,结合“药食同源”政策红利,加速开发天麻菌汤包、软糖等即食产品30余款,推动产品从药材向健康消费品转型。全产业链科技赋能还延伸至基因组测序和分子育种领域,解析品质形成机制的同时,构建了涵盖种植、加工、溯源的全流程质量标准体系,为产业标准化升级提供支撑。
贵州正以“品牌+矩阵”的双轮驱动模式重塑天麻产业格局。通过省级公共品牌与产区特色品牌的协同推广(如大方红天麻、德江乌杆天麻),结合粤港澳“煲汤联盟”、成渝“火锅矩阵”等区域消费场景,持续拓展市场空间。在加工端,聚焦药用保健、食品饮品、美妆原料等四大领域深化开发,形成多元化产品闭环;同时以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为支点,推动天麻资源向高附加值方向转化,目标2030年实现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亿元,打造全国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标杆。
总结:贵州天麻产业凭借资源、技术与政策的多重优势,在规模化种植、科技研发及市场拓展中持续领跑行业。从生态种植到大健康消费场景的全链条布局,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更激活了乡村振兴内生动力。随着“药食同源”应用加速和品牌影响力扩大,贵州正将这一传统土特产转化为富民强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全国中药材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创新范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