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全球储能电芯市场正经历从阶段性短缺到结构性升级的深刻变革。随着政策驱动效应显现、海外市场爆发及算力基础设施需求激增,行业呈现产能扩张加速与局部紧缺并存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储能电芯产能将达607GWh,系统集成配套能力同步提升至436GWh,但市场供需矛盾仍在持续演变。这一背景下,具备技术优势和全球化布局的企业正通过产能扩建、产品迭代抢占先机。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电芯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头部电池厂商产线已接近满负荷运转状态,多家集成商反馈出现催货现象,45月交付高峰期订单积压问题尤为突出。从数据看,2025年中国新增储能装机预计突破110GWh,同比增速超60%,海外市场同步增长进一步加剧产能压力。这种供需错配源于多方面因素:一方面政策调整催生抢装潮,另一方面大容量电芯技术迭代加速导致市场对特定规格产品的需求激增。
2月份出台的电价市场化改革规定,促使大量新能源项目在2025年6月前集中并网。这一"抢装潮"直接带动储能配套需求爆发式增长,但同时也导致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采取低价竞争策略。数据显示头部厂商正加速产能布局:某动力电池龙头在匈牙利新建电池制造厂以满足欧洲市场需求;另一行业巨头在山东新增40GWh电芯产能,并同步建设2GWh生态储能Pack生产线。这种扩张既反映市场前景,也暴露了行业利润承压的现状。
尽管当前市场竞争激烈,但企业普遍意识到单纯价格战不可持续。某头部厂商明确表示其产品凭借安全性能和循环寿命优势,在海外市场获得高溢价订单。行业专家指出未来竞争将聚焦于三大领域:一是通过AI优化电力交易策略提升独立储能系统收益;二是开发具备电网支撑功能的构网型电芯;三是突破固态电池、全钒液流等长时储能技术,解决成本与安全双重挑战。
数据中心对稳定电力供应的需求正在开辟新的增长极。在澳大利亚和中东地区,大型数据中心已开始大规模配置高安全等级的储能系统,单个项目耗电量可达常规工业用电数倍。这种新兴需求不仅要求电芯具备更高能量密度,还强调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海外市场方面,欧美能源转型政策叠加电价波动风险,促使海外客户加速采购中国产300Ah+大容量电芯,其性价比优势在国际招标中持续扩大份额。
总结:
2025年全球储能电芯市场正经历从粗放扩张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折。607GWh的产能规模背后隐藏着结构性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政策驱动下的阶段性需求激增将持续至中期,而技术创新则为长期竞争划定新赛道。具备海外渠道优势、技术壁垒和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的企业,将在市场化机制完善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推动行业向高安全、长寿命、低成本方向持续进化。随着算力基础设施与能源转型的深度耦合,储能电芯的应用边界将进一步拓展,形成多场景协同发展的产业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