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核心数据】截至2024年3月,广州市已推出首批1336套配售型保障房房源,青岛市累计超1.3万户家庭参与申购登记,兰州市启动年度申请审核工作。全国多个城市正加速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预计2025年将形成覆盖更广的新型住房供应格局。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住房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当前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呈现创新性突破,一线城市率先探索配售型保障房模式引发行业关注。作为首个推出此类政策的一线城市,广州通过制度设计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经验,同时青岛、兰州等地也展现出强劲推进态势。这种"政府主导+精准供给"的新型住房供应机制,正逐步构建起多层次住房保障网络。
广州市于近期启动首批配售型保障房申购预登记工作,推出黄埔区萝岗和苑(15800元/㎡)与白云区嘉翠苑(17300元/㎡)共计1336套现房。该批房源严格遵循"职住平衡"原则布局,单套面积控制在90平方米以下,精准匹配新市民、引进人才等群体的实际居住需求。这种将保障性住房与交通便利区域结合的选址策略,有效解决了传统保障房项目存在的生活配套不足问题。
政策设计上确立了"封闭管理+动态调节"模式,通过明确申请门槛和退出机制确保资源合理配置。申请人资格认定聚焦住房困难群体,在优先满足基本居住需求的同时设置流转限制条款,防止保障房资源非正常流失。2024年广州市计划筹建配售型保障房1万套,通过"以需定建"原则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形成可持续的住房供给体系。
青岛作为重要二线城市,其首批配售型保障房项目引发热烈反响,轮候登记阶段已有超1.3万户家庭完成注册。兰州市则通过划拨土地新建和收购存量商品房双渠道筹集房源,并建立"摇号+轮候"分配机制,规定每个家庭限购一套且放弃申购者需等待一年方可再次申请。这种因地制宜的政策组合拳,标志着住房保障工作正从单一供给转向系统化运作。
随着广州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预计2025年将有更多的城市完善配售型保障房制度。通过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精准覆盖"的新型住房供应模式,可有效缓解新市民安居压力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未来住房政策将持续强化对刚需群体的支持力度,在保持封闭管理的同时优化退出机制,构建起更公平、可持续的城市居住生态体系。
结语:当前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配售型保障房作为重要创新举措,正通过精准供给和制度完善重塑城市居住格局。从广州试点到全国推广的进程表明,我国住房政策正朝着"保基本、促公平、稳市场"的方向加速演进,为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