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期,全国多地纷纷优化公积金政策,将公积金提取和贷款适用范围扩展至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进一步降低购房门槛,支持居民解决住房问题。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不仅为刚需群体提供了更多购房支持,也推动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加速落地。随着各地保障性住房项目的逐步推进,未来供应量有望持续增加,进一步缓解房地产市场的压力。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公积金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指出,多地近期优化了公积金相关政策,其中重要的一项是将公积金提取和贷款适用范围拓展至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安徽、甘肃、贵州等省份明确支持这一政策,城市层面如杭州、合肥、濮阳、天津、泰州等地也纷纷提出,允许购买保障性住房的职工及其直系亲属提取公积金支付首付款或偿还贷款本息。
此外,桂林、厦门、濮阳、大同、广州、鄂尔多斯、天津等地将购买保障性住房申请公积金贷款的首付比例降至15%。例如,桂林在3月20日宣布,购买保障性住房的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由原来的20%降至15%。这一调整显著降低了购房门槛,为更多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购房机会。
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正在加速推进,多地提出了今年的建设目标。例如,郑州计划筹集建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1300套,哈尔滨计划供应2000套,成都则计划续建不少于7000套(间)的保障性住房。这些目标的设定,显示了地方政府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高度重视。
部分城市已经率先进入选房阶段。3月底,青岛启动了首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配售选房,涉及李沧区京口路项目和市北区开封路项目,配售基准价格分别为11191元/平方米和10363元/平方米,共提供3613套房源。4月1日,广州也启动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网上申购,涉及萝岗和苑、嘉翠苑两个项目,共计1336套房源,配售基准价格分别为15800元/平方米和17300元/平方米,价格约为同区域、同品质二手房的一半。
收购存量商品房是保障性住房筹集的重要方式之一。去年以来,多项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到,要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并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给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各地在相关会议和政策文件中对此也有部署,例如辽宁省近日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提到,将加大专项债对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的支持力度。
然而,从实际落地情况来看,各地目前推进的项目并不多。这主要与收购要求较高有关,目前各地的收购对象以新房为主,且需是整栋楼或完整单元等,一些已售出部分房源的项目难以满足条件。此外,收购存量房作保障房更倾向收购小户型房源,而部分待收购房源户型偏大,也增加了收购难度。
尽管目前收购存量商品房的项目落地较少,但未来相关政策支持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预计未来会有更多支持措施出台,包括优化收购存量房的用途范围和降低资金成本。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保障性住房的供应量将持续增加,这将有助于进一步稳定房地产市场的预期,满足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
总的来说,公积金新政的出台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加速推进,为居民提供了更多购房支持,降低了购房门槛。随着各地保障性住房项目的逐步落地,未来供应量将持续增加,进一步缓解房地产市场的压力,满足更多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
房贷商贷利率比公积金贷款利率还低?随着最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进一步下行调整,叠加此前降息效应,全国各地的商业房贷利率普遍出现了显著下降。然而,这种市场利率的快速变动,也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特别是商业贷款利率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之间的“倒挂”现象日益凸显。这种“倒挂”的出现,无疑会直接影响公积金的吸引力。长此以往,公积金的资金池可能会面临流动性风险,影响其可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公积金贷款利率的调整步伐有必要进一步提速。从中长期看,公积金利率跟随市场走势调整是大势所趋。
随着最新5年期以上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出炉”,各地房贷利率再度迎来调整。调查发现,一线城市中,北京、上海和深圳首套房商贷利率已降至3.15%,而在取消房贷利率下限的广州,有银行人士透露,首套房商贷利率低于公积金贷款,最低可达2.7%。在分析人士看来,LPR下降后商贷利率明显降低,预计公积金贷款利率下一步可能进行调整,保持与商贷一定的利差。(北京商报)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