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持续加快,通过创新金融工具推动商品房去库存成为重要抓手。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后,全国多地已实现首笔项目落地,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协同发力,将大量存量商品房转化为保障房资源,有效缓解了房地产市场供需矛盾,并为行业稳定注入新动能。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住房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25年开年以来,全国多地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率先完成省内首笔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房的贷款发放,金额达1.45亿元,涉及蚌埠市403套房源改造。此前广东、辽宁等地已实现政策先行落地:平安银行佛山分行为608套存量房改建项目提供1.7亿元授信;国家开发银行大连分行发放1.71亿元贷款收购1126套住房作为青年人才保障性租赁用房。这些案例标志着政策工具正从顶层设计加速转化为地方实践,形成可复制的融资模式。
为提升政策效能,央行于2024年9月将再贷款资金比例由60%提至100%,进一步降低商业银行参与成本。以重庆为例,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通过绿色通道快速投放首笔4.88亿元贷款,助力收购某项目商品房并完成装修配套。广西柳州市则获得国家开发银行3.14亿元贷款支持,预计将新增超千套保障性住房资源。数据显示,该政策已带动金融机构提供约5000亿元规模资金,形成"央行再贷款+商业银行信贷"的双重支撑体系。
在具体实施中,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成为关键。邮储银行安徽分行通过省级战略对接和名单制管理,精准筛选符合要求的保障房项目;大连市则由政府指定国企作为收购主体,确保房源分配效率。这种"政银企"协作模式既解决了房企存量去化难题,又为新市民、青年人才等群体提供低成本住房选择。截至2025年,全国通过该政策转化的保障性住房已超3万套,有效疏通房地产市场循环堵点。
总结来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正成为激活存量房资源的核心工具,在缓解房企资金压力的同时推动居住保障体系完善。随着政策覆盖范围扩大和融资机制深化,未来将有更多金融机构参与其中,通过金融创新持续助力房地产行业平稳转型与居民安居目标实现。这一模式不仅为当前市场风险化解提供了解决方案,更为住房供应结构优化探索出可持续路径。
分析师Enda表示,住房对通货膨胀造成压力是意料之内,但食品领域似乎也发挥了作用。9月份住房指数上涨0.2%,食品指数上涨0.4%。这两个指数合计贡献了所有项目增长的75%以上。
易居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在目前市场止跌回稳的关键时期,需要持续发挥好政策的调整优化和引导功能。当然,各地房地产发展有各自的特殊性和特点,所以要发挥地方政府对市场调控的自主权,是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关键。此次住房城乡建设部明确提出支持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调控的自主权,是提振市场信心,推动政策落地见效的有力举措。这些一线城市住房政策的调整,是落实“调整住房限购政策”的具体行动,这一举措将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提升房地产市场信心,促进楼市平稳健康发展。(中国建设报)
9月28日,2024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在京举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谈到房地产问题时指出,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可以通过投资也可以通过消费,其中,买房主要是投资,而未来,通过大量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长租公寓,让大家以住房消费的形式在城市居住下来,一方面可能使房地产发展的新模式最终形成,另一方面,也把可能一大批未来的新市民,从房贷、住房首付的压力中释放出来,有更多的财富、精力、时间去做更自由的探索。因此,房地产整体上对GDP的贡献其实比现在会大幅提升,房地产行业永远是中国的一个重要节点行业,背后可能需要重新思考房地产模式,即从过往的简单的开发商模式,向未来的“开发商+经营商”模式转变,住房消费可能是未来房地产进一步发展新模式的一个答案。(澎湃新闻)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在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表示,以往房地产主要是通过投资方式贡献经济增长。未来人们可以通过大量保障性租赁住房,长租公寓,以住房消费的形式在城市居住。他分析称,一方面,这意味房地产发展的新模式最终能够形成;另一方面,也把一大批未来的新市民,从房贷,住房首付的压力里面释放出来,有了更多的财富、精力和时间去做些更自由的探索。“我想这可能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中一个最根本的,也可能是最真实的动力,把整整一代人,4个亿人能够从生活的压力里面解放出来,让他有更多的自由空间去探索他们的兴趣,或者在职业上的一些选择,我觉得会带来很多创新的活力,这是我们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可能需要的”,他说。(睿见)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逐步形成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专家指出,保障性住房包括救助性、援助性和互助性层次,重点面向困难群体和新市民。各地通过因城施策、产业配套和国企参与等方式提高保障性住房供给效率。此外,国际经验显示,政府收购、直接新建和开发商配建等模式也为我国提供了有益借鉴。未来,继续完善政策,优化供需匹配,满足多元化需求,仍需各方努力。(经济日报)
据麟评居住大数据研究院数据,9月首周(9月2日至8日),成都新建商品住宅成交1348套,环比下降5.1%;二手住宅成交3627套,环比增长1.5%。记者从成都市房地产经纪协会了解到,自开展住房“以旧换新”活动以来,包括龙湖集团、招商蛇口、保利地产、新希望地产等企业,截至目前,成都已有100多个新房项目、60余家房产经纪机构加入,并为以旧换新提供专属优惠。成都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房企推盘力度、营销力度将有所提升,预计9月成都市场整体成交有所回升。“但考虑到楼市行情还受到宏观经济等多项因素影响,预计新政刺激或仍以短期脉冲效果为主,整体增幅相对有限。(每经网)
华泰证券研报指出,总体而言,美国8月CPI反弹主要由住房分项反弹推动,而商品通胀降幅也有所收窄。目前联储或更关注劳工市场下行风险,目前到9月议息前已经没有劳工市场数据发布,所以,基于8月CPI数据,市场对9月降息50基点的预期有所下修。8月CPI回升,但由于联储政策天平向“稳增长”倾斜,1个月的通胀数据应该不是9月降息幅度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建议关注下周二零售数据,来判断增长势能的走势。
Ameriprise Financial首席经济学家Russell Price表示,随着住房价格降温,美国通胀指数可能会继续回落。他指出,Apartment List的《全国租金报告》上个月表示,美国公寓租金价格在8月环比下降0.1%之后,其平均价格已比一年前略便宜。他表示,现实世界的价格下降开始体现在CPI中只是时间问题。通胀反弹的风险总是存在的,但住房成本的下降是通胀不太可能出现反弹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期全国多地密集调整住房公积金政策。根据中指研究院统计,7月份以来,广州、武汉、南京等约50城陆续优化公积金政策,其优化方向主要为降低首套、二套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提高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优化公积金贷款住房套数认定标准等政策。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为推动房地产市场持续企稳回暖,各地都在权限范围内积极扩大支持政策力度,优化公积金政策是其中一个发力点。考虑到住房公积金利率由央行决定,当前各地主要从降低首付、上调最高额度等角度优化政策。(证券日报)
中国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援引业内人士称,中国总量上已进入不缺房时代,但结构性困境仍存,租房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住房租赁行业有市场、有空间,盘活存量发展保障性住房、支持住房租赁产业可持续发展是“破局”的新思路。专家表示,未来,要拓宽对保障性住房的理解,应该从一个家庭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对住房需求的角度来定义保障性住房,而不只限于低收入人群的住房保障。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