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3月25日至26日,2025年全国药品监管政策法规工作会议在江西南昌召开。作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关键之年,此次会议聚焦深化药品监管体系改革,提出以法治化、规范化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会议围绕法律法规完善、制度创新、权力规范等核心任务展开部署,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明确方向。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药品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会议强调将以法律法规制修订为抓手,系统推进药品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优化。通过填补政策空白、更新技术标准、衔接国际规则,提升法规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重点围绕疫苗管理、医疗器械创新等重点领域完善配套细则,为监管提供更坚实的法律依据。
以改革文件实施为动力,会议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化药品监管体系。通过优化审评审批流程、强化风险预警机制、推进智慧监管平台建设等措施,提升监管精准度和协同效率。同时加强跨部门协作,形成全链条闭环管理,确保改革举措切实转化为治理效能。
会议明确将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实施作为核心任务,要求各级监管部门严格遵循法定权限与程序开展审批工作。通过推行"一网通办""告知承诺制"等服务模式,压缩自由裁量空间,杜绝变相增设门槛现象,实现许可过程可追溯、结果公开化。
针对涉企行政检查环节,会议提出建立标准化流程和负面清单制度。要求执法人员严格遵循"双随机一公开"原则,避免重复检查与选择性执法。同步健全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制,并引入第三方评估对执法规范性进行动态监测,切实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会议指出要推动普法工作从单向宣传转向需求导向的融合实践。通过案例解读、模拟法庭、企业合规培训等形式,将法律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行业指南。重点加强对药品研发、生产流通等环节从业人员的专项法治教育,营造"学法用法促发展"的良好生态。
本次会议系统规划了2025年药品监管政策法规工作的五大核心任务,既立足当前风险防控需求,又着眼长远治理体系构建。通过强化制度供给、规范权力运行、深化执法监督,有望在保障药品安全底线的同时,为医药产业创新注入更强法治动能,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稳步实施。
一些专家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对进口美国的药品征收关税,这可能会对制药企业和美国患者产生广泛影响。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布隆伯格公共卫生学院的卫生政策教授Mariana Socal表示:“目前已经有很多人负担不起处方药了。”一些华尔街分析师担心,要将生产迁回美国国内会很困难,因为成本高昂,而且可能需要数年时间。 蒙特利尔银行资本市场(BMO Capital Markets)分析师Evan Seigerman在周三的一份报告中表示:“全球供应链很复杂,制药行业的供应链尤为复杂 —— 这可不像把生产iPhone时拧小螺丝的环节换个地方那么简单。” 他称,关税 “可能很难” 让生产回流美国,因为这些公司在美国已经有了成熟的业务运营。 Seigerman表示,他预计大多数大型制药公司可能会设定一个目标,即 “等到特朗普总统任期结束后,再考虑做出更具永久性的生产决策”。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