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前两月社会物流总额达56.3万亿元 运行呈现结构化升级特征
开年以来,我国物流行业延续了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最新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社会物流总额突破56.3万亿元,同比增长5.3%(可比价格),展现出消费复苏与产业升级的双重驱动力。在宏观经济政策支持下,物流运行呈现需求分化、供给优化、效率提升等多重特征,为全年经济循环畅通提供了坚实保障。
国内生产端与消费端物流需求同步回暖,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9%,增速较上年末微升0.1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物流表现尤为突出,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等新兴领域持续释放增长动能。居民消费需求呈现恢复性增长,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上升5.1%。值得注意的是,进口物流受国际供应链调整影响同比下降5.6%,反映出外部环境变化对部分行业的影响。
物流市场规模保持扩张态势,前两月物流业总收入达1.9万亿元,同比增长4.8%。在数字化转型驱动下,多式联运工程加速推进,铁路运输与航空货运量同比分别增长6.7%和8.2%。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成为企业竞争焦点,头部物流企业通过智能仓储系统、自动化分拣设备等技术应用,将物流效率提升15%20%,带动相关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25%。
尽管社会物流总费用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至4.9万亿元,但企业经营仍面临转型阵痛。重点物流企业数据显示,每百元营业收入成本同比增加0.7元,主要源于新能源运输设备投入及数字化改造支出增长。中小微物流企业受价格竞争影响更为显著,平均利润率较行业均值低1.2个百分点。公路物流运价指数回落至104.8点,显示市场供需关系仍在动态调整中。
随着"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深入实施,智慧化改造和绿色低碳转型成为核心方向。预计到2025年,智能化仓储设备覆盖率将突破70%,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降低18%以上。跨境物流网络持续优化,中欧班列开行量有望达到3万列/年,航空货运能力提升至900万吨。行业分析人士指出,在全球供应链重构背景下,具备全链条服务能力和技术创新实力的物流企业将获得更多发展机遇。
总结来看,我国物流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的关键阶段。前两月数据既展现了经济复苏基础的稳固性,也揭示了产业升级中的结构性矛盾。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和技术应用深化,预计全年社会物流总额增速可达5.8%6.2%,为构建安全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面对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加大的挑战,物流企业需加快服务模式创新与资源整合步伐,在稳链固链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快运龙头企业安能物流(9956.HK)今日发布2024年全年业绩盈喜公告。公告显示,安能物流预计2024年度经调整利润将不少于人民币8.3亿元,较2023年同比大幅增长约62.8%,核心业绩指标全面攀升,营业收入预计同比增长约16%,毛利预计同比增长44%,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实现稳健的高质量增长。业绩强劲增长不仅验证了公司变革路径的正确性,更彰显了龙头企业的增长潜力与引领性意义,安能物流有望在快运赛道持续领跑,开启新一轮价值成长周期。自2022年战略变革以来,安能物流坚持聚焦“利润与品质并重的有效规模增长”战略,其运营效率及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已连续多个季度实现利润与货量双位数增长。可持续、高质量的业绩增长为其奠定了先发优势,也获得多家机构认可。中金公司最新报告将其目标价上调10%至11港元,维持“跑赢行业”评级,看好公司借助网络生态及产品结构持续优化,获利中长期良性增长;兴业证券给予“增持”评级,认为“加盟制零担快运龙头安能物流,已进入精细化管理的业绩释放期”。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