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 企业排行榜 车辆 内容详情
国产车质量排行榜
 国产车 2017-11-01 17:05:29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据国产车质量排行榜数据统计分析,国产车质量排行榜排名分别是观致、众泰、长安、比亚迪、吉利汽车、哈弗、奇瑞、广汽传祺、荣威和江淮。以下是国产车质量排行榜前十详细名单。

国产车质量排行榜

  2016-2021年中国国产车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表明,国内合资品牌的行业总体质量PPH为402.9,这其中丰田、本田和日产三大日系车企获得前三甲,其中丰田更是以240.8的PPH成绩高居榜首。而合资豪华品牌当中奔驰和宝马分别以311.3和317.8的PPH成绩位居前两位。

  国产车质量排行榜:观致

  观致成立于2007年12月,总部(生产基地)位于江苏常熟,该地区正日益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的重要区域。观致目前正在该地区建造一个设备先进、高效、环保的生产基地。该生产基地的初始产能为每年15万辆,最大产能将达到每年30万辆。观致在上海建有独立的运营中心;在德国慕尼黑和中国上海分别设有独立的设计及工程研发中心。就像观致的品牌名称所诠释的那样,观致将毫不妥协地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以及最精致的产品和服务。这将依靠观致团队的协同合作,正如一曲精心谱写的交响曲。

  国产车质量排行榜:众泰

  众泰是一家以汽车整车及发动机、模具、钣金件、变速器等汽车关键零部件为核心业务的民营企业,是成立于2003年的中国汽车品牌,主要生产轿车、SUV、MPV和新能源汽车等。

  国产车质量排行榜:长安

  长安汽车是中国知名汽车制造企业,中国品牌汽车领导者,拥有CS75、睿骋、逸动、欧诺、悦翔、奔奔等众多知名汽车品牌,并与福特、铃木、马自达、标致雪铁龙建有合资公司。

  国产车质量排行榜:比亚迪

  比亚迪创立于1995年,是一家中国汽车品牌,主要生产商务轿车和家用轿车。比亚迪股份公司创立于1995年,由20多人的规模起步,2003年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同年组建比亚迪汽车。比亚迪汽车遵循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自主品牌的发展路线,矢志打造真正物美价廉的国民用车,产品的设计既汲取国际潮流的先进理念,又符合中国文化的审美观念。

  国产车质量排行榜:吉利汽车

  吉利汽车集团在国内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拥有700多家品牌4S店和近千个服务网点;在海外建有近200个销售服务网点;投资数千万元建立国内一流的呼叫中心,为用户提供24小时全天候快捷服务。截至2016年底,吉利汽车累计社会保有量超过500万辆,吉利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国产车质量排行榜:哈弗

  哈弗是长城汽车于2013年3月29日创立的汽车品牌,主要生产M1、M2、M4、H1、H2、H3、H5、H6、H7、H8、H9,体现了哈弗不同于长城以往任何一款产品的特性。

  国产车质量排行榜:奇瑞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汽车生产的国有控股企业,1997年1月8日注册成立,总部位于安徽省芜湖市,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是尹同跃。公司产品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微型车等领域,奇瑞汽车9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销量冠军,成为中国自主品牌中的代表。2016年8月,奇瑞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450位。

  国产车质量排行榜:广汽传祺

  广汽传祺(简称传祺)是广汽集团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打造的国产品牌。2010年12月,首款车传祺GA5轿车成功推出市场,随后陆续推出了GS5、GA3、GA3S、GS5 Super、GA5 REV、GA6、GS4、GA8、GS8等车型。

  国产车质量排行榜:荣威

  荣威(ROEWE)是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旗下的一款汽车品牌,于2006年10月推出。该品牌下的汽车技术来源于上海汽车之前收购的罗孚,但上海汽车并未收购“罗孚”品牌。

  国产车质量排行榜:江淮

  江淮,全称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创建于1964年的合肥江淮汽车制造厂,1999年9月改制为股份制企业,隶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江淮汽车肩负着振兴民族汽车工业的使命,高举自主品牌的大旗,整合全球资源,实施自主创新,长期坚持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持续深入推进精益生产,积极构筑民族汽车的品质和品牌优势。

  中国品牌车型销量这几年的势头不错,2015年中国品牌车型的市场份额接近40%,较5年前提高了10% ,2015年全年销量,长安、长城、吉利相比2014年同期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比亚迪则是同比微增长。而2015年度中国品牌的SUV销量更是业内最为关注的市场数据之一,因为在SUV领域,国产SUV更是实实在在为自己、为国产汽车赢得了尊严。随着中国品牌车型保有量增加,配件的流通率也越来越高,保养费用也会随之降低,保值率也会越来越高。

国产车相关排行
国产车相关资讯
国产车相关免费报告
国产车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