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钢铁行业“黄金10年”的结束,当前我国钢铁工业已经进入了“寒冬”,钢铁消费下降、供大于求矛盾突出、恶性竞争激烈、价格下跌、行业亏损严重。以下对中国钢铁消费量数据分析。
记者从港口获悉,7日青岛港品位62%的铁矿石现货价格周一回落2.4%,至每吨39.06美元,但是铁矿石价格持续下跌并没有使企业转亏为盈,钢铁行业困境仍在持续发酵。李新创表示,除钢材价格大幅下降等共性因素外,负债率增高、环保成本增加也是影响钢铁经营困难的重要方面。此外,银行对钢铁行业收紧银根,融资成本继续攀高,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钢铁行业恶性竞争的情况将更加严重,随之而来钢厂可能会面临大面积停产甚至倒闭。
2017-2022年中国钢铁原材料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表明,2016年受钢材价格持续反弹、钢铁企业生产积极性加大影响,我国钢铁产量呈现小幅上升局面。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1-11月,我国粗钢累计产量73894万吨,同比增长1.1%;钢材累计产量104344万吨,同比增长2.4%。2016年1-11月粗钢平均日产220.6万吨,较2015年全年平均日产220.2万吨仅增加了0.4万吨。预计2016年我国粗钢产量将近8.1亿吨,钢材产量约11.5亿吨左右,同比均小幅增长。
2016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止降回升。2014年同比下降3.3%,2015年同比下降5.4%,2016年1-11月,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为64677万吨,同比增长1.5%。
2001-2016年粗钢产量及同比增速变化
国内需求方面,我国2016年的粗钢表观消费量为7.1亿吨,较2015年上升1.4个百分点,终结了表观消费量连续两年的下行,16年复合增长率为10.7%。2016年粗钢出口量为1.08亿吨,较2015年下降9.7%,自09年以来首次下降,12年复合增长率为14.5%。
2000-2016年中国粗钢表观消费量
亚洲钢材表观消费量和人均表观消费量均有增长,钢材表观消费量从2015年9.58亿吨增至9.99亿吨,人均表观消费量从250.0千克增至253.6千克,增长的国家主要有印度、韩国、中国等。中国人均钢表观消费量继2015年明显下滑后,去年小幅恢复至492.7千克,但仍低于2013年的峰值水平539.5千克。日本是下降的,从2015年的497.3千克降至492.6千克。北美、中南美、中东、非洲、大洋洲和独联体的人均钢消费均有下降,但欧盟从2015年的304.8千克上升至311.4千克,增2.2%。
近两年世界表观钢材消费量和人均钢材表观消费量
全球最大钢铁制造商周五表示,预计2017年全球钢材表观消费量将增长0.5-1.5%。该公司对美国和巴西的钢材需求表示乐观,但对中国市场持谨慎态度,预计2017年美国市场的表观钢材消费量将增长3-4%,欧洲消费量将增长0.5-1.5%,巴西消费量将增长3-4%,但预计中国市场的消费量将下降至多1%。
据2016年四季度财报,其核心盈利增长一半以上,至16.6亿美元,好于市场预期,并且表示,计划将2017年资本支出从2016年的24亿美元增至29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