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主要血液制品批签发量逐年上升,合计达7394万瓶,同比增长13.5%。国内有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三十四家,正常开工的二十多家,年处理血浆量在100吨以上的仅十余家。以下对血浆行业技术分析。
血浆行业技术分析,近年来随着采浆员营养费的大幅提高,检测、运输等方面成本的上升,血液制品行业面临着综合成本不断上升,产品毛利率下滑的风险。中国2017年血液制品(不包含重组)市场规模约为268亿元。血浆行业分析指出,2017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中,共有8个血液制品进入医保目录,其中新增品种4个。品种的增加和报销范围叠加,都会相应增加相关血液制品的需求,刺激血液制品行业再次提速。预计2018年血液制品市场规模将逼近300亿元。
近几年全国采浆量
血液制品是以健康人血浆为原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的生物活性制剂。基于血液制品主要原料的生物属性,理论上仍存在基于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未能识别并去除某些已知或未知病原体的可能性。因此对于血液制品等一系列的生物制品监管日益趋严。现从七大方向来分析血浆行业技术。
一是,输血安全性将进一步提高。血浆行业技术分析,今后通过不断创新研究,提高血液制品中病毒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缩短窗口期,同时发展病原体灭活等技术,保证血液制品的安全。
二是,输血服务将更为完善。血浆行业技术分析,过去对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输血、RhD阴性孕产妇以及院前急救患者的紧急输血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对各种疑难输血问题的关注、探讨和研究,逐步规范化建立配合性输血、紧急输血流程,为临床输血提供更及时、优质的服务。
三是,输血的电子化信息管理。血浆行业技术分析,输血相关的资料通常要求保存十年之久,未来随着信息化管理的不断完善,这些大量、繁杂的数据将得到快速的分类管理、整合分析,从而大大提高临床输血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是,血浆行业技术分析,输血新技术包括输血检验技术、血液制品检测技术、血液制备技术等以及新一代血液成分制品的应用研究将成为未来输血医学最有潜力的发展方向。
五是,作为目前最复杂的生物疗法,细胞治疗依然有许多的技术难点尚未突破,确切的作用机制还不清晰。血浆行业技术分析,细胞治疗伦理、细胞制品质量控制、肿瘤的CAR T和CAR NK细胞治疗、肿瘤的免疫检查点疗法、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干细胞移植治疗、基因编辑技术与干细胞的结合使用、基因修饰化细胞治疗、微囊化细胞移植治疗、3D打印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等,以及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目前关注和争论的焦点。
六是,临床输血是以关注患者转归为目的,以节约人类稀缺资源、保证临床安全有效输血为原则,充分利用各种成熟血液保护技术,多学科协作的用血全程管理。血浆行业技术分析,患者血液管理是临床用血管理的发展方向,在关注患者转归的前提下,追求患者治疗利益最大化。
七是,血浆行业技术分析,不断加强临床输血人才培养,学科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因此培养输血技术相关人才梯队,对推动输血技术发展进步意义重大。
血浆行业技术分析,血制品的采集、生产、进口经历了管理宽松、无序经营、事故频发、政策收紧、发展受限、供不应求的历程,经过行业洗牌,发展壮大的企业经过规范化的考验,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迎来了有利于扩张的政策东风,浆站审批速度明显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