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药材市场需求持续攀升的当下,五味子作为传统中药材,其种植技术的革新备受关注。2025年行业数据显示,采用绿色优质栽培技术与科学病虫害防治措施的地区,五味子产量平均提升15%,品质也显著提高。这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技术奥秘,又如何助力地方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值得深入探究。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五味子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五味子是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其茎长可达数米,红褐色或灰褐色的茎干带有明显皮孔与棱角。单叶互生,卵形或宽椭圆形的叶片边缘有腺体细齿,花单性且雌雄异株,成熟浆果呈红色或紫红色,内含 1 - 2 粒种子。五味子喜荫蔽潮湿、耐寒却不耐涝,无主根致使其不耐干旱,偏爱肥沃微酸性土壤。其生长周期漫长,从实生苗开始,需 6 - 7 年才进入盛果期,5月初芽膨大,6月初旺盛生长,9月中旬果实成熟。
陕西省山阳县小河口镇地处秦岭南麓,为五味子生长打造了绝佳环境。这里属于暖温带季风性山地气候,年均气温在 10.4 - 13.6℃,年降雨量约 670 毫米,195 - 214 天的无霜期提供了适宜的温度与水分。以黄沙土、黑沙土、棕沙土为主的土壤,肥沃且排水良好,富含矿物质与微量元素,pH 适中的微酸性环境利于根系发育。金钱河穿境而过,灌溉水源充足,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
在栽培地选择与准备上,五味子适宜种植在坡度小于 15° 的平地或缓坡地,便于排水与田间管理。对于土壤质地差的地块,每亩施入 2000 - 3000 千克腐熟农家肥改良土壤。同时,要建设完善的灌溉与排水系统,保障五味子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生长需求。
种子繁殖方面,当地可选择早红、巨红等优良品种,挑选果穗大、果粒饱满、色泽鲜艳的果实取种。用 50mg/L 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 24 小时,再与湿沙混合,在 5 - 15℃环境下催芽,待 2/3 种子裂口即可播种。育苗床选用肥沃排水好的腐殖土或砂质壤土,每亩施 3000 - 4000 千克腐熟农家肥,采用条播,行距 10 - 15 厘米,覆土 2 厘米,播种后搭建棚架遮阴保湿。地下横走茎繁殖在春季进行,将横走茎剪成 10 - 15 厘米长,每段保留 2 - 3 个芽眼,按株行距 20 厘米 ×30 厘米扦插,深度 5 - 7 厘米,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生根。
在小河口镇,五味子播种时间可选春季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或秋季 10 月下旬至 11 月上旬。播种方式有条播和撒播,条播行距 20 - 25 厘米,株距 10 - 15 厘米;撒播需均匀撒种后轻耙覆土。播种深度 2 - 3 厘米,每亩用种 10 - 15 千克,确保种子分布合理,为高产优质创造条件。
移栽分春秋两季,春季在芽苞萌动前(3 月下旬至 4 月中旬),秋季在落叶后(10 月中旬至 11 月上旬)。选择健壮无病虫害、根系完整的苗木,挖穴深 30 - 35 厘米、直径 60 厘米左右,移栽后株行距控制在 (70 - 90) 厘米 ×(100 - 120) 厘米,每亩移栽 600 - 800 株。
五味子为藤本植物,需搭架生长。可采用单立架或三角架,架高约 2 米,用水泥柱或竹竿作立柱,铁丝或尼龙绳作拉线,将藤蔓均匀绑缚,保证通风透光。
有机肥在秋季落叶后或春季萌芽前施用,每亩用量 2000 - 3000 千克,可选择腐熟农家肥、牛粪、羊粪等,采用沟施或穴施。灌溉遵循节水原则,采用滴灌、喷灌等方式,根据生长阶段和气候调整灌溉周期,萌芽期、花期、果实膨大期需水量大,应增加灌溉量,干旱多雨季节灵活调整。
修剪遵循 “去弱留强、去密留疏、去老留新” 原则,运用短截、疏剪、回缩等方法。春季萌芽前修剪冻害和干枯枝,夏季疏剪摘心控制高度,秋季果实采收后回缩更新枝条,冬季清园剪除病虫枝。每年修剪 3 - 4 次,提升植株通风透光性和果实品质。
在小河口镇,五味子应在秋季果实完全成熟、颜色紫红、果肉饱满柔软且种子成熟时采收,通常在 9 月下旬至 10 月中旬。采用手工采摘,轻拿轻放,采摘后及时晾晒或烘干,保证药材质量。
根腐病发病时根部变黑腐烂、叶片萎蔫死亡,多因地势低洼积水或土壤黏重引起。预防需选高燥排水好的土地,多施有机肥,发病初期用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灌根,视病情确定每亩用药液量,每隔一定天数灌一次,连续多次。
叶枯病由半知菌病菌浸染,叶片从叶尖或边缘干枯蔓延至整叶;白粉病由子囊菌亚门叉丝壳菌属真菌侵染,叶片背面出现白色粉状物。农业防治要加强田间管理、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化学防治可用 50% 甲基托布津 1000 倍液或 80% 代森锰锌 800 倍液喷雾,根据植株和病情确定药液量,每隔 7 - 10 天喷一次,连续 2 - 3 次。
卷叶虫幼虫吐丝卷叶影响光合作用和生长,7 - 8 月发生,成虫暗黄色。生物防治可释放寄生蜂,化学防治在幼虫 3 龄前用 90% 敌百虫 800 - 1000 倍液喷雾,3 龄后用 40% 乐果乳油 1000 - 1500 倍液喷雾,确定好每亩药液量和喷施间隔与次数。
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危害五味子根部,春秋季严重。防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用黑光灯诱杀成虫,移栽前用 90% 敌百虫粉剂拌土撒施翻地,发现幼虫危害后用 50% 辛硫磷乳油 600 倍液或 90% 敌百虫块剂 800 倍液灌根。
农业防治通过轮作减少病虫害积累,间作提高土地利用率并减少病虫害,加强田间卫生管控,清除杂草、病株和落叶。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如瓢虫防治蚜虫、赤眼蜂降低害虫孵化率,应用生物农药阿维菌素和植物源农药苦参碱防治病虫害。物理防治采用黄板诱虫、灯光诱杀和性诱剂诱杀害虫。
综上所述,从生物学特性到栽培环境选择,再到繁殖、播种、移栽等一系列绿色优质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与绿色防控,共同构成了五味子高产优质的技术体系。科学合理的栽培管控不仅提升了五味子的产量和品质,还减少了病虫害发生与农药使用,保护了生态环境。绿色防控技术为五味子病虫害防治提供了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对推动五味子产业绿色发展、促进地方农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双赢具有重要意义。